克林霉素磷酸酯序贯治疗急性盆腔炎成本-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克林霉素磷酸酯序贯治疗急性盆腔炎成本-效果分析

叶素芳

叶素芳(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311700)

【摘要】目的:评价克林霉素磷酸酯序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意义。方法:将206例急性盆腔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序贯治疗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1.0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给予4天,后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分散片0.2g,tid,口服3天。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1.0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并对两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同,但序贯治疗组所需费用低。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序贯治疗盆腔炎安全有效,并有更合理的成本效果比。

【关键词】克林霉素磷酸酯序贯治疗急性盆腔炎成本-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57-01

急性盆腔炎(PID)是性活跃期,有月经妇女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①内源性病原体,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②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的病原体,多为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1]。我地区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临床治疗盆腔炎一般采用抗生素配合理疗,治疗结果尚满意。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急性盆腔炎门诊患者运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和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分散片口服序贯治疗,通过回顾分析,利用药物经济学原理成本-效果分析2种治疗方案,探讨低成本、高疗效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本院门诊206例急性盆腔炎排除前8周内已有PID病史患者。随机分为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组(A组)和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分散片口服序贯治疗组(B组)。A组103例,年龄19~50岁,平均36.8岁;B组103例,年龄20~50岁,平均38.1岁;临床表现为腹痛、下腹压痛,盆腔检查均有盆腔炎体征。组间在年龄、病情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药物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珠海忆帮药业,0.5g/瓶,26.00元/瓶,批号:051016);0.9%氯化钠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250ml/瓶,7.73元/瓶,批号:051126);克林霉素磷酸酯分散片(重庆凯林药业,75mg/片,3.33元/片,批号:051003)。

1.3治疗方法

A组61例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0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疗程7天。B组63例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0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治疗4天后予克林霉素磷酸酯片0.2g,tid,口服3天。两组疗程均为7天。

1.3.1疗效评价

采用经验治疗的门诊患者,门诊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如效果不明显应换用其他方法治疗,因此只观察在门诊治疗4天和7天的疗效。

1.3.2评价效果指标选择

用药4天和7天后分别妇检,复查B超。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显示盆腔炎性包块及积液消失;有效:症状消失,内诊压痛不明显,B超显示包块明显缩小或积液减少;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B超显示盆腔炎性包块缩小,但仍有积液;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显示包块无变化。总有效率包括有效率和显效率。

2结果

2.1成本的确定

成本(c)是指人民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价值,用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本研究均为门诊患者,仅计算患者的用药费用和注射费用。所有药品按2006年浙江省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联合招标采购后执行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为准。

CA=(26×2+7.73+6)×7=460.11元

CB=(26×2+7.73+6)×4+19.98×3=322.86元

2.2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4天临床疗效:A组103例患者治愈10例,有效25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E)为55.33%;B组103例患者治愈9例,有效23例,显效23例,总有效率(E)为53.40%。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7天临床疗效:A组103例患者治愈38例,有效28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E)为84.47%;B组103例患者治愈35例,有效24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E)为81.55%。两组总有效率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B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不影响治疗。

2.3成本—效果分析

2种方案成本—效果分析详见表1。

表12种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Tab1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oftherapeuticschemes

组别成本(C,元)有效率(E,%)C/E

A460.1184.475.45

B322.8681.553.96

P<0.05>0.05

由于两种治疗方案效果的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B组成本显著低于A组,故从最小成本分析的角度看,B方案优于A方案。

2.4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为了考察不同假设条件对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5]。现假设其它费用不变,药价下降10%,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敏感度分析

Tab2Sensitivityanalysis

组别成本(C,元)有效率(E,%)C/E

A414.1084.474.90

B290.5781.553.56

P<0.05>0.05

表2所得出的结果与表1一致。

3讨论

药物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治疗过程,并以药物经济学的人群观念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应用科学[2]。它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节约卫生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化学半合成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衍生物,它在体外无抗菌活性,进入机体迅速水解为克林霉素磷酸酯而显示其药理作用,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克林霉素磷酸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克林霉素相同,但它的脂溶性及渗透性优于克林霉素,并且其抗菌作用强4~8倍,吸收好,不良反应低,对厌氧菌有良好的疗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方法不少,但达到相同效果时所花费的成本往往不同,如何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疗效,是临床药学所关注的问题。从表1、表2可知,B组成本显著低于A组,而疗效与A组相似,且B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A组,说明克林霉素磷酸酯序贯治疗盆腔炎安全有效,并有更合理的成本效果比。治疗急性盆腔炎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口服序贯疗法更经济。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75.

[2]宋秉鹏,丁玉峰.药物经济学概述[J]。药物经济病学杂志,1996,5(3):179.

[3]张邦计,沈健,周彦芝,等.3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1,12(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