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效益角度实证研究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从成本效益角度实证研究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陈洋

陈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100044)

【摘要】本文以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为例,证实成本效益指导下的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并且简单的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及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应该执行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阐述新农村绿色建筑几点关键技术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期望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成本效益;实证;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近年来,绿色建筑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基之一,绿色建筑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并且以自然和谐为发展主线,以经济效益增长为发展核心,立足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体制及科技创新为发展突破口,全面的推行经济与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法宝。基于此,本文基于成本效益实证探讨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一、简单的介绍绿色建筑的内涵

经济建设往往伴随巨大的资源、环境破坏代价,20世纪初大量的建筑作品涌现,而且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们把握住了建筑发展可持续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崛起与发展。绿色建筑是指: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建筑地所处的环境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资源等),在契合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降低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发生反应,同时,尽可能的不破坏建筑地环境因子的有效循环(包括经济循环),从而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分析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应该执行的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3月7日——GB/T50378-2006),明确的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共6大指标,分别为:①节地与室外环境;②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③节能与能源利用;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⑤室内环境质量;⑥运营管理。而且明确而规范的标准促使绿色建筑脱离空中楼阁,逐渐的走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所执行的绿色建筑标准为:①材料回收和再生利用;②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③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侧重于保障自然通风、保障室内空气质量优良、保障自然采光、保障遮阳和建筑隔声等);④减少废物排放。

三、阐述新农村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绿色建筑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而且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解决各项单项技术壁垒对绿色建筑造成的阻碍成为当务之急,在新农村绿色建筑中,应当充分的应用以下几点关键性技术:

(一)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逐渐的关注围护结构的节能,即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功能性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而且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功能性主要是通过采用保暖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以及新型墙体材料,在合理设计、创造建筑节能结构下实现的,因此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亦被称为墙体保温隔热技术,它是单一前提技术与符合墙体技术的结合体,而且复合墙体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主要表现为保护主体结构,能够有效的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有效的增强墙体的防水性及气密性,除此之外,在墙体潮湿的状况下,能够保持室温稳定,从而有效的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绿色建筑的装潢装修往往采用农林剩余绿色材料——木塑复合型材料和人造板材料,而且农村绿色建材比较丰富,有:竹材、木材、植物纤维(如秸秆)等,因此,在新农村绿色建筑中能够便利的取材,有利于提升新农村绿色建筑质量。

(二)门窗节能及屋面节能技术

门窗节能在整个绿色建筑节能空中中,属于最薄弱的环节,其舌及应当充分的考量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外在因素,来科学合理的选用门窗材料、窗型以及相应的节能技术,以便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另外,由于屋面处于建筑的最顶端,与外界环境保持直接接触的关系,主要起到承重和围护的作用,而传统的屋面节能技术主要有:倒置式屋面、外保温屋面、阁楼屋面、种植屋面、双层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但是,在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中,只有种植屋面、双层通风屋面比较适合,这两种做法比较简便,且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降低房屋空调能耗,因此,经济适用,另外,种植屋面可以满足农民种植蔬菜、花卉等的需求,且有利于环保,值得提倡。

(三)地面技(节)能技术及节水技术

建筑的地面热功能性以及透气性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地面热功能制约室内气温,可以有效的提升室内热的舒适度,且有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但是,地面节能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需要充分的利用当地快速再生材料,如,在气候炎热的农村,可以选用毛竹或者毛竹制品,在装修中,应用竹地板,全面的提升室内热舒适度及提高通风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在节水方面,需要控制污染,可以进行屋顶花园、屋面雨水积蓄及水储蓄系统利用,同时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四、基于成本效益实证探讨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发展绿色建筑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践行,而且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是不争的额上市,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且要实现经济建设。在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中,应当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科学分析,在任何的建筑项目中,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科学分析是必要条件,其分析是对建设前期、建设期、竣工期、建筑使用期、翻新改造期以及拆除器整个过程的总造价最优化、最低化控制,其成本是指整个建设过程所产生的总费用,也就是总成本,主要包括:建造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建安成本)及维护和使用成本(包括能源成本(包括供暖成本、制冷成本、照明成本、通风成本)、劳动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

另外,随着我国全面的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年来,绿色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而且在长期的建筑业发展中,人们更加关注建设成本,忽略未来成本,而对于建筑的长远发展来说,未来成本往往大于建设成本,因此,在建筑项目决策开端,就要一次性的将建设成本以及未来成本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总成本最佳平衡点。另外,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均经济水平较差,且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往往导致绿色建筑发展停滞,其与农村消费群体及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状态缺乏平衡点,容易导致绿色建筑市场化,因此,需要强化政府干预,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为新农村绿色建筑发展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成本的控制,且依赖于强大技术、政策的支持,且需要不断的强化人民群众对绿色建筑的正确认知,全面的落实绿色建筑建设,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伟大构建目标,全面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李先林.浅析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1,(3):240-240.

[3]阳芳.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25(11):267-269.

[4]刘大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2517-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