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 1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赵豪杰凌芳刘廷刚吴义军

赵豪杰凌芳刘廷刚吴义军(新疆农二师焉耆医院外二科新疆焉耆8411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254-02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约占60%[1]。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应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38-81岁,平均57.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糖尿病史8例,心脏病21例。术前GCS评分:GCS≥13分5例,9-12分11例,6-8分26例,3-5分4例。经CT扫描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且破入脑室12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肿量:约30-50ml24例,51-75ml16例,>75ml6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头偏向健侧,头托固定,取翼点小切口入路,弧形切口,用小乳突撑开器牵开,颅骨钻一骨孔,扩大骨孔,约3cm×3cm,充分剪开硬膜,然后在显微镜下自侧裂靠近额叶侧剪开蛛网膜,锐性分离侧裂至岛叶表面,切开岛叶皮层约1.5cm,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细致、轻柔,由浅入深逐步清除血肿。尽可能彻底清除血肿,破裂的血管可给予低功率双极电凝止血,与血肿壁粘连的血凝块,可给予温水反复冲洗,术后硬脑膜缝合,常规置硅胶脑室引流管于残腔。

2结果

术后血肿清除率>90%者42例,80%-90%者4例。术后存活41例,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1例重症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由于经济原因家属放弃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40例,依据GC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等特点,基底节区脑出血占脑出血约60%[1]。多为豆纹动脉破裂出血。豆纹动脉起源于大脑中动脉的M1段,供应内囊、尾状核的头部和体部、苍白球、壳核及前联合的外侧部。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内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三种手术方法:(1)去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血肿量特别大,脑疝患者;(2)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包括软、硬通道):对于出血量20-45ml者,入院时状态好,不急于手术者可观察到次日待血肿稳定后再行血肿钻孔引流术;(3)小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术(经侧裂-岛叶入路、经皮质造瘘术):血肿量较多,病情不平稳,有可能病情进一步恶化者可采用[2]。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通过正常间隙进入血肿腔,利用显微技术,符合微创原理。术中在经侧裂的近点处找到岛顶及岛阈,岛叶的短回位于岛阈上方,短回间有明显脑沟排列,其表面排列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利用血管间隙经岛叶中前1/3进入基底节外侧进入血肿腔,对脑组织损伤小,医源性脑水肿较轻,血肿清除干净,止血彻底、确切。

术中多发现出血点位于血肿前部,应为豆纹动脉破裂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进入血肿腔,利用显微镜容易寻找到破裂血管,给予低功率电凝止血,对于用止血纱、明胶海绵及棉片压迫活动性渗血均不可靠,术后复查仍有少量出血。手术操作要轻柔。熟练掌握经侧裂-岛叶入路的纤维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侧裂引流静脉及内外侧豆纹动脉,以避免相应部位的脑梗死。血肿的清除尽量不用拉钩及牵开器,双极电凝和吸引器推挡,低功率电凝止血时,及时冲洗生理盐水,避免次损伤,且吸引器吸力不宜过大。手术直视下操作。脑出血后的血凝块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是引起局部脑水肿,代谢紊乱,甚至神经细胞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所以术后用温水冲洗残腔,冲洗血凝块,保护脑细胞。术后残腔常规留置硅胶脑室引流管,一方面是为了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另一方面,若术后的残余血肿量较大或术后再出血,可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避免再次开颅清除血肿。硬脑膜常规紧密缝合,或用生物蛋白胶修补,不必悬吊硬脑膜,去除骨瓣。

术后控制血压尤其重要,一般收缩压维持在术前基础血压2/3较为理想。同时降颅压药物运用,预防肺部、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等重要。如有呼吸障碍时,尽早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病情平稳时,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术后7-14d),康复理疗等,均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止血确切彻底,血肿残余少,医源性损伤小,患者功能恢复好。但此入路要求术者要熟悉侧裂-岛叶入路解剖,要有良好的显微操作技术才能胜任。

参考文献

[1]孙伟,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756.

[2]穆林森,宋述清,单强,等.基底节-丘脑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00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