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建筑比较

/ 2

中韩两国建筑比较

冯利宾

身份证号码:220181198604164xxx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而当时的韩国正处在新罗与渤海王国时期。西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朝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文化上受唐很大影响。新罗的都城庆州受唐长安影响,也采取方格网状街道布局。现存佛国寺等古建筑仍俨然唐风,其建筑为木构架,用斗拱,采取封闭式院落布局等,也属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但其在吸取我国先进的建筑知识的同时,自己也独创了一些建筑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唐朝建筑;新罗建筑;渤海建筑;中韩比较

一、引言

1.1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初对高丽虽曾有过短暂战争,但更长期的是和平交往。西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文化上受唐很大影响。建筑方面亦如此!

二、中国唐朝时期建筑

2.1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具体说来特点如下: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隋唐二代在桥梁建设上有较大成就。唐代大河上的桥,由国家修建管理的共十一座,有浮桥、石桥、木柱木梁桥等,最大的是在今山西永济的蒲津浮桥,横跨黄河,通至陕西朝邑县,长300米左右。建造此桥有大量的铸铁、锻铁作业,耗资巨大,是由唐玄宗决策兴造的巨大工程,在中国古代桥梁中是应该载入史册的。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唐代仍盛行修建佛塔,也大量建造墓塔。塔的形式有单层、多层,其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构造有木、砖、石不等。隋唐砖塔保存尚多。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三、韩国新罗与渤海王国时期建筑

3.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的都市与住宅

3.1-1历史背景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形势形成之后,百济于660年灭亡、高句丽在668年灭亡之后半岛的南侧成了新罗的领土,而由高句丽统治的鸭绿江北侧成了由高句丽遗民建立起来的渤海王国的领土。半岛的南部被统一后,新罗的王压制了贵族势力,开始强化了中央集权制的官僚制度。

2-2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的都市

在强有力的王权为基础下,开始建设王所住的都城——庆州的工程。统一新罗之前开始实施的里坊制扩大到了庆州的其它领域,市区内开始重新形成宫殿为例子的奢华的游玩设施。与王宫连接的道路上建有大规模的桥梁,从而打通了都城与地方的通道。庆州被发展为韩半岛南部统一王国的最为闪亮的都市。棋盘式的路网在整个市区内实施。随着棋盘式格局的路网的出现,叫做坊的居住区数也增加了。从遗址的状态推测宫殿的中心部是以长长的回廊划成几个方的区域,各个区内有中心建筑,整体的成对称布局。

现庆州市内的雁鸭池就是文武王时修的池。雁鸭池被人们评价为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且展现新罗最高的造园术的反映中国文学趣味的遗址。

760年(景德王19年)在向月城流的蚊川上建了月静桥和春阳桥。月静桥是总长达到70m,其下有四个桥墩来支撑的大行的桥梁,从而可见当时新罗发达的土木技术的一面。春阳桥是与月静桥相似规模的石桥。

2-2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的住宅

除了扩建都城,宫殿和桥梁建设外,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的是对据身份而限制住宅规模的法令的整备。据身份而限制住宅规模的法令记录在『三国史记』里。记录有对住宅的限制的内容的为「屋舍条」。通过这记载可以知道新罗是严格地用法律要求和限制按着身份的等级来建造不同等级的住宅。另一面,记载的各种禁条间接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住宅状况。即,大部分的住宅具有台基,屋顶上覆上瓦,六头品以上具备了有斗栱的屋顶结构。住宅内周围围上了围墙,再有就是一般都会设有大门。

3.2建筑的国际化

7,8世纪的建筑倾向是在根据自己的地区特征来盛行再来式建筑述的同时,包括庆州在内的与中国进行文物交流的先进地区里建造出按照国际趋势的建筑。

新罗统一后,其积极地收容了唐代的文物。在建筑上也导入了唐代的新技法,也接受了伽蓝布置制度。通过一些努力,新罗的建筑达到了东亚的国际水平。新罗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在三国时代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统一后,通过与唐代的积极的文物交流,京城周边的建筑变得与唐代的建筑相似了。它从佛教寺院的伽蓝布置形式直到构成斗栱的部件的细部处理,在很广的范围内展开。七世纪后半叶开始,东亚的建筑建立了一个以唐代建筑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

统一后,在庆州周边连续地建起了金堂前摆放两个左右对齐的塔的一种新形式的寺院。这种总平面布置形式叫做双塔式或双塔式伽蓝布置。这种总平面布置形式是在中国唐代所流行过的。统一后,在庆州内建起的双塔式伽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天王寺和望德寺。不仅在整体伽蓝布局,在宫殿周边的一般建筑物的细部上也很快地使用了唐代的先进技法。在雁鸭池遗迹中发掘构成斗栱(栱包)部分的檐遮,小累、橡木和支撑橡木的部件。其中小累与三国时代为止为人所知的不同,没有柱头下面垫的垫板,且下面部分呈曲面。垫板是指垫在小累下面的宽的垫板。这种垫板在与高句丽有过交流的五六世纪中国北部建筑细部的云冈石窟中也被发现。在雁鸭池出土的檐遮中也很好地显出了中国建筑的细部技法。在接受唐代的建筑技法的过程中,统一后新罗建筑比起三国时代在细部处理上变得更精致,而且比起三国时代朴素的建筑更具精炼美与整体和谐的感觉。

3.3石造建筑物上出现的古有造型美

新罗通过外来文物的积极收容和有效地行政组织运用来做国际水准的洗练的建筑。新罗在创出中国或别的周边国家里很难发现的有独创性的建筑得到很大的成果。石塔的建立是它的最具有象征性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石材来做的创意的造型物表现出新罗的建筑技术的精髓。

庆州感恩寺具有双塔式伽蓝的典型的配置,这是不设木塔而设两个石塔的第一个寺刹。7世纪和8世纪期间的韩半岛是石塔造成最活跃的时期,又是造型上来看最完熟饿阶段。新罗以花岗石为材料做石塔创出一个独创的造型艺术。佛国寺释迦塔评价为三层石塔的造型表现最洗练的塔。新罗的石塔是具有古有性和独创性的造型物。新罗是从展现先进文明的唐朝时期开始接受了排前的建筑技术,但把技术改成适合新罗社会艺术趣向的新的形态来创出。

3.4佛教建筑的新倾向

新罗用石造建筑创造出独创性的同时也掀开了另一个建筑世界。在韩半岛内所有的名上上建立起的寺院就显出这点。在此,从中国传过来的多种多样的佛教教理起了很大的作用。新罗积极地接受了唐朝的文化。新罗的留学僧旅在唐学来新的佛教教理而影响了新罗社会。佛教教理的扩大和多样的变化当然也对佛教寺院建筑产生了影响。这些佛教寺院其构成方式反映出多种教理的内容。

佛国寺被评价为是法华思想和净土思想结合而形成一个宗教完成体的寺院,也称之为是利用出众的造型技术很好地与庆州吐含山地形结合而建造出的八世纪造型艺术的结晶体。其造型美的基本是把木结构变换成石材。此外,石窟是把新罗的建筑技术奇迹般展现出的寺院。石窟寺院的起源远在印度,中国的敦煌或云岗也有规模巨大的的石窟寺院。

3.5渤海的建筑

渤海王国具备了模仿唐代城市的都城,在其中建设了大规模的宫殿和佛教寺院。这些建筑细部中也可以发现与高句丽的相同点。王国初期的渤海与高句丽一样过着依靠山城的都市生活,但立即就开是建设了模仿唐代的都城。这样的都城比唐朝的更彻底地遵守了中国式的都城规划的原则。都城宫殿内也是彻底遵守具有直线轴和左右对称原则的中国式建筑物。建筑物上也使用华丽色彩的瓦和装饰物来增添了威严。这种中国式的人为的建筑构成方式认为是在统治异民族时统治阶级想要显示自己而出现的结果。

渤海把全国的五个主要城市作为统治的基本单位。这城市是完全人为地定了整个城市的轮廓、开辟了道路,且安排了必要的城市设施的痕迹。看上京龙泉府的整体就可以知道它是唐长安城的缩小版。

在吉林省长白县的灵光塔是没有几个的砖塔之一。平面为方形,塔身有5层。在一层塔身正面设有拱形的入口,门周围的砖上刻有莲花状的云纹。这塔的整体形象或砌塔的细部方式都与唐代流行过的砖塔是类似的,这是可以找到唐朝的文化方面的影响的遗物。

虽然只局限于上京等一部分大都市的地下遗址,渤海建筑从外形上彻底接受了中国的建筑原理。特别是在统治阶级的建筑中想用覆盖彩色的瓦或使用具有装饰性的部件来提高建筑的威严。

四、结论

西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文化上受唐很大影响。新罗的都城庆州受唐长安影响,也采取方格网状街道布局。现存佛国寺等古建筑仍俨然唐风,其建筑为木构架,用斗拱,采取封闭式院落布局等,也属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中国唐朝的文化及建筑对韩国新罗与渤海时期本土的文化和建筑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但其在吸收中国先进的建筑知识的同时,自己也独创了一些建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