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陈春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陈春芳

陈春芳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卫生院检验科甘肃天水741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138例贫血患者(观察组)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8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缺铁性贫血88例,缺叶酸性贫血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检验,并分析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情况。结果:检验结果显示,缺叶酸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的RBC、Hb指标高于缺铁性贫血,而RDW要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差异显著(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RBC、RBC/MCV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还发现缺叶酸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和MCV要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鉴别诊断贫血的时候,可利用血液检验结果加以判断,利用血液检验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判断贫血具体类型,可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29-02

贫血属于临床常见性症状。但临床中涵盖的贫血有不同类型。在鉴别诊断具体类型的时候,需依据血液指标进行判断[1]。临床上所说的贫血,主要是人体内的血红细胞不断减少。部分患者红细胞数难以满足人体正常需要。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根据病因,贫血有缺铁性、溶血性、铁利用障碍性、巨幼细胞贫血等。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保证治疗针对性,可通过血液检验鉴别诊断贫血。本文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138例贫血患者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8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78例,女60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为(39.8±9.3)岁。其中缺铁性贫血88例,缺叶酸性贫血50例。就诊期间,该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乏力、头晕、心悸、厌食、面色苍白等临床表现。对照组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35.4±10.4)岁。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于清晨,所有研究对象保持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采血。静脉抽血量为3ml,并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检验试剂为配套试剂。操作期间需严格依照流程和注意事项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验操作,同时科学分析检验结果。

1.3观察指标

研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了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并分析不同组别指标数值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缺叶酸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的RBC、Hb指标高于缺铁性贫血,而RDW要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差异显著(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RBC、RBC/MCV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还发现缺叶酸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和MCV要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研究分析贫血疾病,发现该种疾病的产生可通过人体系统性疾病引起。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型疾病,贫血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2]。缺铁、溶血、出血等系统性疾病均可能引发贫血症状。依据贫血症状表现与病因,可分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出血性贫血。临床治疗贫血的时候,需依据贫血类型采取具体的治疗方案。但临床诊断贫血的技术不能快速、便捷的确诊贫血类型。不同类型的贫血具体的治疗措施也不相同,以此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一般情况下,临床采取血液细胞检测方法,联合基因检测方法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但基因检测技术性要求较高,费用较高,大部分医院并不具备该检验条件[3]。大部分的医院偏向于血液检验来确认贫血的具体类型。血液检验的简便性与经济性非常突出,被广泛引用于不同层次的医院,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贫血出现与进展速度相对缓慢,同时无显著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较为隐蔽,鉴别难度较大。如贫血的临床表现并不是非常严重,难以引起患者重视。地中海贫血的产生机制主要是部分蛋白肽链合成出现障碍,造成失衡引发溶血性贫血症状。而缺铁性贫血则是患者体内存储的铁含量并不是非常充足,不能满足红细胞生成,引起贫血[4]。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均属于小细胞性贫血。

事实上,地中海贫血与缺叶酸性贫血均是临床常见的贫血类型,临床表现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增加临床鉴别诊断难度[5]。对此,血液检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而此次研究活动,选择的是缺铁性贫血88例,缺叶酸性贫血50例和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对比不同研究对象血液检验的相关性指标。检验结果显示,缺叶酸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的RBC、Hb指标高于缺铁性贫血,而RDW要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差异显著(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RBC、RBC/MCV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还发现缺叶酸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和MCV要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贫血鉴别诊断的时候采用血液检验方法效果显著。利用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可作为贫血的具体类型的标准[6]。

综上所述,临床鉴别诊断贫血的时候,可利用血液检验结果加以判断,利用血液检验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指标判断贫血具体类型,可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翔蓉.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318-320.

[2]吴丹.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3(a02):1431-1431.

[3]张卫云,杨雄攀,李林海,等.MCH、MCV、RDW-CV、HbA_2和红细胞脆性试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16,27(2):244-248.

[4]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等.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47-3449.

[5]裴元元,冉健,李高驰,等.单个或联合血液学指标检测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12(7):24-25.

[6]欧燕兰,胡塔,张秀,等.MCV、MCH、RDW及SF在地中海贫血及与缺铁性贫血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12(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