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钟丽花

钟丽花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海口570206)

作者简介:钟丽花(1972.8-),女,海南省儋州市人,本科,儿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摘要】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急性腹泻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二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赖氨葡锌颗粒口服(1-6月)2.5g、(7-12月)5.0g、(1-3岁)7.5g、1次/d,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7%,总有效率为91.7%,而对照组显效率35.0%,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可有效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

【关键词】锌剂;婴幼儿;急性;腹泻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58-01

腹泻病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岁以下婴幼儿平均每年患腹泻3次/人,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WHO建议,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补锌治疗,6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6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共10-14d[1]。赖氨葡锌颗粒5g含赖氨酸125mg,葡萄糖酸锌35mg(元素锌5mg)。我院儿科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婴幼儿急性腹泻60例辅以赖氨葡锌颗粒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儿科病房住院的120例患儿。男69例,女51例。年龄1-6月17例;6-12月55例;12-24月32例;24-36月16例。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2次以上,呈水样或稀糊样,病程2-5天。发热76例,轻-中度脱水92例,轮状病毒感染86例,合并霉菌感染23例,合并呼吸道感染87例。入选病例已排除肠道畸形等引起的急性腹泻及未按规定服药或服用其他药物影响本组药物疗效者。病例按是否口服赖氨葡锌颗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应用抗生素、喂养方式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二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肯特令保护胃肠粘膜,金双歧微生态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者停喂母乳或配方奶,合并霉菌感染加口服制霉菌素,呼吸道感染加用抗菌药静滴抗感染。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口服赖氨葡锌颗粒(甘肃金维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202174),1-6月2.5g、7-12月50g、1-3岁7.5g、1次/d,疗程5-7天。二组均于入院后每日记录大便性状及次数改变。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72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无效:72h大便性状及次数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二组比较用ⅹ2检验。

2结果

治疗组60例中34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显效率56.7%,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60例中21例显效,25例有效,14无效,显效率35.0%,总有效率76.7%,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ⅹ2=5673,P<0.05;总有效率:ⅹ2=5.065,P<0.05)。治疗组有3例发生恶心、呕吐等相应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腹泻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婴幼儿急性腹泻内因主要是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差;外因多见病毒感染,80%以上是由于感染了轮状病毒引起[2]。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腔内积聚大量肠液而引起腹泻;同时液体快速通过肠道,造成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极强的机械性损伤;未消化的乳糖和蔗糖到达回肠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短链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进一步增加肠腔的渗透压力,再次促进腹泻发生[3-4];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也是原因之一。治疗急性腹泻的理想方法是在不减慢胃肠道蠕动的情况下,减少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快速修复肠黏膜,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又得到足够的能量,缩短腹泻病程。临床上对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除了正确选择饮食外,近年研究发现,补锌能明显减轻腹泻的严重性和缩短腹泻病程,并在以后2-3个月减少腹泻的发生[5]。

锌是人体200余种金属酶的必需组成成分,是体内必需的营养素,在生长发育、细胞功能发挥、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儿童由于挑食、偏食等易导致锌摄入不足;儿童易患腹泻病而影响锌的吸收;腹泻时锌大量丢失,加剧了已经存在的锌缺乏,因此儿童是缺锌的高危人群。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缺锌,发展中国家儿童缺锌较为普遍。腹泻导致血锌浓度降低与腹泻的持续时间有关。腹泻和锌缺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可能还有其他的潜在机制:(1)IL-1在急性应答中是主要的细胞因子,注射IL-1使66%缺锌大鼠产生腹泻,而喂养良好的大鼠无发病,提示缺锌个体对腹泻易感。(2)NO能激活环磷酸鸟苷合成,进而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和腹泻的产生,而锌能有效清除NO。(3)在锌缺乏实验中发现了超常的尿鸟苷酸肽,尿鸟苷酸肽是鸟苷酸环化酶C的激活因子,鸟苷酸环化酶C可引起环磷酸鸟苷的合成,促进肠道分泌增加和产生腹泻;同时,鸟苷酸环化酶C是大肠杆菌肠毒素的靶位之一,因此,锌缺乏,神经肽上调,肠道分泌过量之间相互关联[6]。锌对儿童肠结构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缺锌可导致肠绒毛萎缩、肠道双糖酶活性下降。补锌能加速肠黏膜再生,增加刷状缘酶水平。所有患儿在腹泻开始时都应该补锌。腹泻时补锌是考虑锌在细胞生长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核心作用。补锌治疗无论是连续的或短期的都可以明显降低儿童的腹泻发生率,降低迁延性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而且能降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8]。锌在腹泻病治疗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锌的作用在不同年龄或营养状况的患儿间无明显差异,不同锌制剂疗效相同。到目前为止,最佳的补锌剂量也尚未确定。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短期补锌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虽然所用的锌剂量比WHO建议的量偏小,且为赖氨酸和葡萄糖酸锌的复方剂型,但临床疗效满意,治疗组显效率567%,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率35.0%,总有效率76.7%,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ⅹ2=5.673,P<0.05,总有效率:ⅹ2=5065,P<0.05),说明我们在临床上治疗腹泻病应尽早补锌。

参考文献

[1]WHO.TheTreatmentofdiarrhoea-Amanualforphysiciansandotherseniorhealth,worker.2005.http//www.who.int/child_adolescent_health/documents/9241593180/en/index.html.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

[3]郭一兵,陈金安,汤玉龙.思密达联合去乳糖饮食佐治婴儿腹泻6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11(11):61

[4]栾桂珍,冯金环.去乳糖饮食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意义[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5):315-316

[5]叶礼燕,聂晓晶.“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260-262

[6]周杨.锌缺乏与腹泻.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学分册,2002,23:88-90

[7]TheZincInvestigators,CollaborativeGroup.Preventionofdiarrhoeaandpneumoniabyzincsupplementationinchildrenindevelopingcountries-pooledanalysisofrandomizedtrials.JPaediatr,1999,135:689-697

[8]BaquiAH,BlackRE,ELArifeenS,etal.ZinctherapyfordiarrhoeaincreasedtheuseoforalrehydrationtherapyandreducedtheuseofantibioticsinBangladeshichildren.JHealthPopulNutr,2004,22:4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