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 2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陈棠凤

陈棠凤(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PICU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411-02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45例HFMD重症高危患儿,经过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病程7~31d。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岁,其中发病年龄小于3岁的31例,3~5岁的13例,5岁以上1例。临床诊断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高危标准。所有患儿均置入PICU,在监护条件下给予头部冰帽降温、退热等处理,同时本组45例重症高危患儿,其中男24例,女21例,病程为采取冲击治疗。治疗措施有:①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②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③甘露醇降颅压、速尿;④呼吸支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2护理

2.1环境消毒及皮肤护理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ICU病房内,实行无陪护制度。空气净化机循环消毒,每日用1000mg/L消佳净溶液拖地面,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20分钟后清理;病人的粪便直接经厕所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病人产生的垃圾,直接投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患儿的衣服、被单消毒:阳光下曝晒或煮沸20分钟;医务人员污染的工作服(还应包括婴儿服、尿布、床单等),用1000mg/L消佳净浸泡30分钟后清洗。室内拖把专用,并进行标记,使用后先用1000mg/L消佳净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涮干净后悬挂晾干备用,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1000mg/L消佳净溶液擦拭消毒。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达克宁药膏或炉甘石水剂。已结痂处应让其自行脱落,不能强行撕脱。

2.2口腔及饮食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2%碳酸氢钠漱口,能配合的患儿可用棉棒蘸2%碳酸氢钠轻轻清洁口腔。流涎的患儿给予使用颈围以保持颈部及前胸清洁干燥。对于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同时将制霉菌素甘油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局部涂抹,促进溃疡面愈合。手足口病患儿在感染病毒后,过度疲劳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喂养过程中注意卫生,以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2.3发热护理轻证,体温在37.5℃以下者给予散热,并鼓励患儿多饮水,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重症患者体温37.5℃以上就给冰枕或冰帽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以上就报告医生用药物降温。

2.4嗜睡、昏迷的护理患儿上身可抬高30°,头偏向一侧,每1~2h观察面色、神志、瞳孔的变化,测T、P、R1次,血压15分钟测1次,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颅内压高者禁止拍背,肺水肿的不宜滴入湿化水,烦躁者,热,多喝温水,头部冰帽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者,立即给予复方欣布颗粒等药物降温。降温的方法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加重脑缺氧。

2.5气道护理手足口病气管插管一般选用带气囊的导管,4小时抽气1次,15—30分钟打回,充盈度以自己的鼻尖硬度相近,操作后再抽气,防止气管滑脱,气管内吸痰干燥的,在吸痰管末端处沾少许无菌的维生素A+D滴剂润滑吸痰管再进行操作,便于吸出痰液。

2.6用药的护理用药时注意观察有无毒副作用的发生。噻嗪类利尿剂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钾血症,严重时伴碱中毒,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应定时监测血钾。应用米力农心率<100次/分时停用,应用强心类药物时应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用听诊器听心率<100次/分时停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选择中心静脉输入,防止外周血管收缩引起局部皮肤坏死。输注甘露醇应30min内快速输完,选用大血管,防此外渗,2小时后用10%浓钠配0.9%生理盐水静推,预防低钠血症。

3小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重症者可致死亡,人们对此高度关注,而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在治疗手足口病过程中,配合药物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使患儿大部分康复出院。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该病的蔓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萍,黄一文,刘立美,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9):15-17.

[2]张洪涛,肖世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J].医学创新研究,2006,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