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李凌波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315000

摘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不同地方都构成了独居特色的当地文化。到现在经济飞速进步发展的21世纪,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都变成了我国不能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财富。当中由国家文物保护局和建设部门一同组织和评选出来的历史文化名村,具备丰富的文物聚集成片的历史建筑物、传统的建筑风格、曾经的交通、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等,或者在历史上出现了巨大影响的地方等,这些都能够集中将当地特有文化和民族特征的村落反应出来,为研究我国特色历史文化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所以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文中将主要分析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工作。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中,我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占据了非常关键的地位。历史文化名村的提法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外一般都叫做古村落、历史小城镇,并将古村落和历史小城镇当做历史地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在保存数量、分布范围、种类、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当中,都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开展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为了从最大程度上保护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产,为了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

1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

尽管国内有关历史文化名村的研究在有关行业都获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可是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上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重点是重申报、请维护;重开发、轻视保护;重视旅游建设,轻视历史文化等等。伴随着保护工作的进行和实施,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流程中表现出来的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当中就好比城市设计实践流程,作为一个二维过程理论。重点包含了物质性过程和社会性过程两个方面,前者就是对规划空间的设计实施重点强调,后者是重点对保护过程的社会性保障强调。就如同田宝江提出的,“在我国以往的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物质形态规划,对可行性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物质性的过程就是明确目标的时序性的过程,可以被认为是直线发展的。社会性过程是保护过程广度方向的发展,是横向发展,表现出对物质性过程的支撑、维护、保障的作用。物质性和社会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作用机制的维护,社会性流程建立在物质性过程之上,同时,还是物质性运行的前提基础和保证。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产生了物质性过程同时贯穿始终。物质性过程直接反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中表现为名村保护规划和实施。社会性过程反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中表现为名村保护运行保障体系。总而言之,可以获得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框架是社会性过程和物质性过程两个维度的有机契合。内容主要包含了保护规划和实施、名村保护运行保护体系两个方面。

2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问题分析

2.1专项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历史名村专项规划水平有待提升是各个地方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忽视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主旨。部分地方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流程中仅仅关注旅游经济的增长,将历史文化名村开发作为增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造成了历史文化名村管理当中过度重视开发而忽视了保护,同时在操作流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等限制性指标对管理的影响,其次,管理体系功能无法发挥出来。作为影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效果的关键组成部分的法规体系、组织结构、评价体系和公众参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效果并未真正体现出来,造成了名村保护运行保证系统功能无法真正获得体现,最终将直接影响名村保护效果。

2.2依法行政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不严格执行保护规划,随意修改保护标准,结果导致有些古村落的历史格局被损坏;文化古迹周围的历史环境被损坏,有些地方的历史建筑物被损毁。

2.3保护资金不足,古村镇和历史建筑缺乏定期的全面维护

有些古村中人口密度比较大,基础设备比较落后,建筑年久失修,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差,因为缺少专项保护资金,这类地方的建筑处在消极保护的情况下,或者交给开发商进行整治和建设改造,因为商业利益急功近利,结果往往会直接损失掉有价值的历史遗存。

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措施

3.1做好编制与管理

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框架流程中,正确的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框架作为达到保护村落的目标的重要方式。编制管理流程中,要坚持整体性、持久性的权力责任,对重要的历史建筑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建筑物的年限延长。对于村落当中普遍存在的居民,要使用“保外内修”的原则,保证居民的外部面貌,可是在建筑内部进行修改。同时当地政府要关注出台新的政策,指导当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可是在这个流程中需要关注的是,这种政策的出台要充分将当地的民意考虑进来,同时要从当地的乡规民约当中提取经验,实践表明,这样的思想非常正确。

3.2村落传统格局及整体风貌的保护措施

作为组成历史文化名村总体环境的要素,在悠久历史下构成的传统民居、街巷、古树、古井、文化遗址等都带有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所以,将保护好这些实物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传统格局和空间形态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村落的恢复、保留、整治、改善和保护过程中,将原先村落块状集聚性聚落特征保留下来,维护并强化历史的文化气息。同时将村落历史风貌的保护力度增强,使用立法以及行政方面的措施,将居民建筑限制要素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建筑材料、高度和尺寸,从而保证村落民居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3.3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备案制度保护规划需要全方位的覆盖到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当中,每一个省都要加大对保护规划的审查力度,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水准。历史文化名村规划首先要将家底摸清楚,将历史文化名村当中的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的基本信息,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划定不同的保护范围、不同类型建筑的保护规划方法。建设部门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将组织专家,陆续的对对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成果进行备案调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规划要重新进行编制。

3.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传统的村落作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载体。因此,保护村落的总体环境下,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归纳到保护范围当中来,从而保证村落具备特有的传统文化历史可以得到保护和传承。另外,村落独特的宗教、建筑、传统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等都是保护的重点对象。需要建立专业的研究和保护机构,将加大对保护工作的投入,深入的研究整理传统艺术和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赋予新生命力。另外,建立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平台,加强保护文化的宣传力度,将人们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直接关系到我国优秀文化和传统文化命脉的传承和延续。做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促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关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强,窦觉勇.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J].山西建筑,2017,04:18-19.

[2]李冬珍,孙盼.精准扶贫对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9:147-149.

[3]罗瑜斌,袁艺峰.南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效益评价[J].华中建筑,2017,04:122-125.

[4].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N].福建日报,2017-04-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