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设计与环境的协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浅谈住宅设计与环境的协调

王丽艳

摘要:随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居住生存式的住宅”观念逐渐转向“更新生活方式”,这就是建筑与住宅环境协调发展的住宅设计新观念。

关键词:环境;协调;新观念现代人的住房概念已由“传统的居住生存”转向“更新生活方式”。使“人、建筑、环境”三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筑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要满足住房生理、心理双重需要”已是建筑设计界的共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福利分房制度的消亡和商品房的悄然兴起,使得人们从被动地接受转为自主地选择,又为设计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达到、且有时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设计条件。

1居住环境构成因素

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目标:即如何提高居住的环境质量:如何处理人与住宅、环境的协调关系。人们选择住房的标准已由过去单一的房型面积、设施完善程度发展到住宅的外部生态环境、景观设计、服务系统、社交环境等一系列外部空间的要求。由此形成居住环境五大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

1.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将为人类带来无尽的受益。“顺其自然”、“利用自然”应成为设计者进行设计的主导思想,在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保护自然环境是设计者的首要责任。

1.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包含:

1.2.1建筑空间的塑造。即住宅立面的景观设计,本着“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方特色”的原则,推动新的建筑艺术的创造。从形态学的观点,探讨建筑造型美的同时,也要从生态学的观点探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因地制宜,综合多样化的观念来创造个性、创造特色。赋予城市道路、居住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总体布局的构想,要为居住区创造安全和利于邻里交往,“清新、亲切、舒适、自然”,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

1.2.2交通环境的组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也由自行车转为私家汽车时代。私人汽车的存放形成了与人争环境、争面积的局面,且对住户的安全、污染、噪声及尾气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矛盾,设计者应开阔思路,考虑人、车分流,避免车辆的行驶给住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带来危害。优先考虑居住区周边汽车存放场,以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安全;充分利用小区的“灰空间”或设计半地下、地下停车场,将地上空间还给居民。

1.2.3绿化环境。绿化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目前人们在选择购买商品房的时候,越来越注重绿化环境的质量。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地形,构成疏密有致、变化丰富的总体格局,将庭园绿化引入其中,拓展居民的活动空间和视觉空间。讲究空间、光影、色彩和质感的对比组合,使之形成具有现代风格的花园式住宅区。

1.2.4活动场的设置。如何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居住小区形成一个“大家庭”,户外活动空间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儿童游乐场、老人活动区及绿茵围合中的散步、休闲甬道等富有情趣的空间环境都是增进社区交往的有效途径。

1.3社会环境

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仅仅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物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居住小区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现代高科技智能化网络管理可以为住户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便捷的服务。除了保安、信报、清洁、维修等日常的服务外,钟点工、子女教育、健康保健以及陪读、陪聊等服务深入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使居住区的文化内涵和文明教育有了更多的体现。

1.4文化背景

建筑设计的风格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脉搏,人们思想的转变及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改进变成了建筑设计日臻完善的巨大动力,而清新、亲切、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又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正是在这种相互提高、共同改进的氛围中,我们的建筑市场步入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良性循环中。

1.5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不断创新、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完善,居民装修不再繁杂、住宅造价相对降低的大喜局面。

2住宅设计观念的更新

2.1提高环境设计水平,使住宅建设在合理的环境下

环境设计日益被广大民众所重视,“没有环境就没有卖点”已成为当前开发商的重要观点。建筑学专业既要完成建筑设计,又要完成环境设计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建筑学专业缺乏种植绿化知识,而园林设计公司又缺乏空间概念,不能完全表达建筑师的环境构想。因此,建筑学专业、规划专业、园林专业、艺术专业等多学科的联合,组建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队伍是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专业化才能出现高水准的设计。目前,如世界著名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易道公司、贝尔高林公司都已进入国际环境设计市场,值得学习和借鉴。

2.2住宅设计由单纯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也被迅速推向市场,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开发商不象计划经济时代把设计看作是“制图过程”,而是把设计看成是策划的一部分。

商品住宅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的住宅平面布局,应能适应房地产销售的变化策略,设计人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平面设计经历了从无厅-小厅-暗厅-阴面厅-阳面厅的几代变迁。轻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为住宅平面布置的大开间以及厅、室的灵活性得以实现,为住房依照实际需要进行装修和隔断提供了可能;平面布局应尽可能同时满足住户的起居、餐饮、活动、休闲、服务设施等几方面的要求,形成“流线形”布局;扩大阳台——争取室外空间;保持房间平面的方整性;提高和完善功能设施,注重细节设计,以增加居住的舒适度并带来许多方便,使住宅设计与建设由简单划一的标准走向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为创造完美的居住区景观,要提倡单体、环境和功能要素的综合设计。立面设计应在满足城市道路景观的前提下,风格鲜明、构思独特、清新悦目、色彩丰富。应采取小错层、半错层、跃层的变化,使空间的利用更趋合理。

2.3住宅生态环保设计走向系统化

生态环保是世界各国都提到日程上的重要课题,对住宅设计而言尤为重要。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要从整体上规划建立生态系统,力求达到科学、合理,有自然条件的山坡、河流尽量借用。从设计顺序上先设计环境后设计建筑,做到建筑、景观、环境三者和谐统一。

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系统:(1)绿化种植系统;(2)产品材料系统,即所谓的绿色材料、保健环保材料;(3)节能系统,如利用太阳能、风能、二次利用水资源等;(4)污染防治系统、防止水污染、粉尘、电、声、光、垃圾污染等。住宅的生态环保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住宅研究的主流,所以人们将21世纪称为生态健全的“绿色世纪”。2005年我国生态住宅已经确定了认证中心和评估标准体系,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高科技化、城市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带来复杂的变化和有力的冲击,也将深刻地影响着住宅模式、空间组织和技术装备”。只有建筑师更新观念,把社会、环境、技术和经济“协调”而持续发展落实在住宅设计,从住宅空间设计到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设计上创新,才能营造新世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冠谦,林建平.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