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学校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学校管理工作

高俊峰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的好坏与管理是否得法息息相关。只有懂得管理,学会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充满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气氛,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1校长要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就要必须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校务公开工作、师生维权工作、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教代会工作、法制教育工作等工作。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校长,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必须集思广益,立足本校实际,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伸缩性和徇私倾向性,做到合理化、科学化。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其重要含义在于“完善”,也就是说,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充实,不断修正管理制度。有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实施,执行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全体教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心服口服。

2校长要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学校人事一定要有框架模式,才能对教职工形成约束。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学校的人事管理滞后,端铁饭碗、吃大锅饭的意识还较浓厚,聘任制度不落实,纯粹形式化,工作分配不合理,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存在许多“滥竽充数”的教师混日子的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应着手实行人事制度的大改革,建立起一套上下衔接而又有明确分工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人事结构能得到优化组合,该当大将的当大将,该当小卒的当小卒,科学地将每位教职员工安排在最适合发挥自己才干的岗位上,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配合紧密,和谐有序,形成最佳的人力部署和最佳的结构组合,排除工作中不科学、不合理等不利因素,以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3校长要发挥领导模范作用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言谈仪表。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校长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校长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校长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感染和影响师生。校长要从“一切为了教育学生,一切为了影响教师”着眼,在师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自我塑造一个美好的校长形象,不仅能体现出校长的职业特点和美感,而且容易引发师生的敬爱之情。要让师生从校长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的人生,更要让师生从校长身上学会分辨假、恶、丑,不断增强扶正驱邪、除恶扬善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校长要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教育理论,使自己知识渊博,储备雄厚,做到精通一门,通晓各科。校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这样指导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师生员工才能心悦诚服。作为校长,要有统领全局的能力、处变不惊的魅力和凝聚人心的“引力”。对学校工作管理不善的地方,校长应主动承担责任,尽力、尽快挽回消极影响,使集体或个人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4校长要打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具有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作用,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它反映了师生员工的整体精神和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保证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导向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把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以及传统管理下被分割开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统一于教育管理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完美的统一体。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提高学校成员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激发他们满足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主、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师生的个性、集体意识,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推动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容易产生共同的价值观、荣辱感,学校的人际关系将会更加融洽,责任感、使命感、献身精神将会大大增强,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将受到约束和控制,从而促使个人人格与社会的内化和整合。培育学校文化,就要在传承学校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去伪存真,既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培养人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竞争观念,发挥个人积极性和潜能,又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学校管理者要为员工确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依靠全体师生员工使学校与学校人在精神意识上高度认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师生的全面发展展示其充满活力、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效应。

5校长要善于讲道理

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校长,要在自身的管理中学会讲“道理”。众所皆知,有理才能服众,有理才能走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为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怪现象。比如,出现“吃力不讨好”,或者“好心没好报”等等。假如出现这种不良现象,要求校长要认真对待,并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讲理方式,解释一定要到位,理由一定要充分。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专横跋扈,更不能以校长的身份压人。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高度耐心的活动,要达到管理的顺畅,就必须让教师真正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理解校长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要善于讲理,而且还应该深入了解全体教职工的疾苦,知道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要求校长要像春风化雨般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一些不利于团结,又不利于工作的言行,校长要带头疾言厉色,坚持抵制。所以,作为当校长的人要以师为本,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样才能取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中,校长作为一名学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麻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