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袁超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海淀100048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为了使得融资模式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应该对其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当前的发展之中,融资的主要渠道是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投资合作方式。这种融资模式不仅在使得自身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延伸,而且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妥善的解决。

关键词: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引言:

PPP模式在我国投资项目中的应用逐渐扩大,我国在经营特许权方面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种变化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中提供了机会。但是,在其获得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研究PPP项目的投资风险及其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提升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1 PPP模式

PPP又称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鼓励社会资本方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构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和全过程合作”的伙伴关系。PPP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各方取得比个人行动预期更有利的结果,能够减少政府支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1.1 PPP模式的核心要素

PPP模式至少包含融资、项目产权和风险分担三个要素。融资要素是指私营部门负责融资,私营部门参与投资和融资可以合理有效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有助于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区分传统模式和PPP模式的关键标志之一。产权要素所指项目产权是一种权利约束,它不光指所有权,还有管理权和收益权等权利。通过拥有项目所有权或项目管理权和收益权,可以鼓励私营部门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从而使PPP项目更快更好地发展。风险分担是指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根据各自的风险承受能力分担风险,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共同分担风险是区分传统模式和PPP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准。

1.2 PPP模式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PPP模式的时候,发现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契约方式约束双方的行为。政府和社会资本两者实施项目的目的不同,在项目追求中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改进管理方案,以展示PPP模式创建的价值。其二,双方资源共享。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的资源不同,政府主要掌握国家资源政策,社会资本主要掌握技术和管理资源。PPP模式能实现资源的科学有效共享,为企业正常运营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PPP模式财务风险

2.1政策变更中的风险

在投资项目规划的过程中,政策变更所出现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PPP模式主要是政府与私人共同达成的,这种投资模式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且政府在其中不能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对于政府所指定的政策,会严重影响项目投资的模式,降低政策的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建设背景下,投资项目会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在开展PPP项目投资中,需要将民间企业以及政府投资进行融合,强调政府项目监管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当政策发生转变时,原有的投资计划会出现一定的风险,不利于提升项目收益,严重会影响投资政策的开展。

2.2资金风险

PPP项目往往建设周期较短,资金需求大而且集中,而运营周期很长,回款很慢,这需要投资方具备相当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投资方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财务困难的风险。针对资金风险,投资方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比如产业投资基金,以基金的模式来运作项目,又比如发行项目收益类债券,以项目未来的现金流为偿还来源。

2.3不可抗力的风险

所谓不可抗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以及警容环境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在金融危机的状况下,会出现投资项目风险,而且,货币贬值会造成投资资金难以达到预期收益。其中的不可抗因素作为一种外界因素,与投资计划本身没有直接性的关联,而且出现的不可抗隐患较难处理,在PPP投资项目确定中,不能进行前期预防,只可以进行风险问题的处理,为企业的经济化发展带来限制。对于环境因素而言,所造成的风险是有迹可循的,不可抗力会出现财务流动资金限制,导致项目资金无法得到有效支持。

2.4合同瑕疵的风险

合同拟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瑕疵问题,这种问题不能展现合同的公平性,导致PPP模式统一发生隐患问题,在争议发生之后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财务资金风险。合同中有关的收益回收时间是规定的,若存在不明确的问题,会造成隐患问题,导致项目开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践问题分析中容易发生拖延的问题。在合同条款确定中,没有经过详细的调研,造成可行性预算设施存在缺陷。合同作为投资项目开展的依据,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进展,而且合同审核中,存在着合同瑕疵引发风险的问题。所以,在PPP模式投资项目整合中,应该结合风险投资内容,进行工作的整合及创新,实现对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稳定控制。

3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3.1进行合理的风险承担

新时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性逐步增强,必须进行合理的风险承担,方可在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构建中实现更加有效的风险规避,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其一,必须保证这一项目在整个进行过程中所有的主体获得的利益较少,并且对责任进行合理的风险承担,从而明确各方责任主体。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风险管控部门将所涉及的细节之处进行详细的解读,进而将所有的责任划分进一步明确化。

3.2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准备

一般来说,企业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通常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不具备自我防范和风险处理的能力。因此,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风险,那么企业将会承担大量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会带来极大的经济风险。由此可见,必须从几个重点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比如:需要对每一个风险控制的细节之处进行清晰、完善的掌握,不同的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均需要按照不同的比例来缴存一定的准备金。这对于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需要鼓励这些参与主体积极地应对风险,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从而在风险面前能够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准备。

3.3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管理水平是否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对于PPP模式的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PPP模式所包括的主要内容颇多,而且每一部分的内容往往都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对其管理水平进行专业化的提升,同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参与。由此可见,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积极构建专业化、合理化的管理部门,从而使整体的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结束语:

通常状况下,PPP模式构建中,应该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结合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构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结合项目财务风险控、融资风险控制以及完善性风险控制机制等,进行风险控制策略的完善,逐渐提高PPP模式构建的价值性,促进现代企业的经济化运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振卜.国有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7(06):245-246.

[2]赵卫华.PPP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财经界,2017(06):132-133.

[3]董霖.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7(05):239+241.

[4]陈建军.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7):193-194.

[5]李帆.软件园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华建设,2016(09):102-104.

[6]罗建.浅谈PPP项目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分析[J].安徽建筑,2016,23(05):299-3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