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契合时代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契合时代特征

易辉

易辉

〔摘要〕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己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也将呈现出多元化,人们的思想也更加活跃,新的时代特征呼唤新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本文多角度阐述了“契合时代特征,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时效性”这个课题。

〔关键词〕时代特征网络同步发展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揭开了新的篇章,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甜头已经尝到。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时代特征,而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同样依赖于改革创新。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为中国人民描绘了新的宏伟壮丽的蓝图,这些蓝图的实现,要靠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来实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完成中国梦的“空中加油”,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则更应该心怀国家民族发展,把握时代发展特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把小学思想品德课变成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而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笔者认为,契合时代特征,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时代特征的根本内涵

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是小学思品教师的“必修课”。中国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也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中的精髓。作为德育教育的先锋,更应该经常收听新闻、广播,及时把握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了解国外的时事动态,并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看、所听、所思及时呈现,从而使课堂具有“鲜活性”和“时代性”。那么,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时代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呢?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GDP己跃居世界第二,同时“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李克强语);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我国己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各种有利因素与困难、矛盾并存;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的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奋斗。

教师如果把握了这些时代特征,就有了“主心骨”,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高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体现时代特征的元素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墙”,使课堂印上时代的烙印。譬如笔者在讲《中华崛起》这一课时,就用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岛屿争端的来龙去脉,向学生阐述了“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综合国力的提高,才不会受别人欺侮。”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学还可以让孩子们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养成关心时事的学习习惯。

2探索思品课堂的新模式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渗透,德育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高效、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使互联网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阵地。

我国多数中小学已建成了简单的以局域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大多数小学也己接入了互联网。网络闯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获得各种学科资源,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互联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互联网以其跨越时空限制的丰富性、开放性、互动性吸引了小学生,但高科技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带给学生方便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一方面,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网络游戏、色情信息也使学生受害非浅。笔者曾经对某校的100名四年级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接触过互联网,但学生上网的目的排在前三项的大多是聊天、玩游戏、查作业,仅有不到5%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时事新闻,阅读书籍!

怎样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优势,使互联网为我所用,发挥其强大的优势?笔者认为,对于正处在学习期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就象一片初耕的田地,如果不长满庄稼,那么就会长满野草。因此,针对学生沉迷于电脑、网络的现象,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采取疏导的措施,一方面加强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注入正能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又是检验课堂质量的试金石。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贴近生活,走近学生,才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就对我们思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回归学校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德育教育的素材源泉,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主的课堂走向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整合的立体式的动态的课堂,让单向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变成一个时代性的、包容性的、互动性的德育教育,让过去孤立封闭在学校和课堂的德育教育变成一个全程开放的德育教育,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这应该是理想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二团小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