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浸浴治疗的全程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烧伤浸浴治疗的全程护理

古丽

古丽(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浸浴疗法治疗烧伤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对接受浸浴治疗的不同程度烧伤病例80例,进行120次创面浸浴治疗,并给予全程护理。采用护理要点:1)心里护理;2)器材准备;3)浸浴前护理;4)浸浴结束前护理;5)浸浴后护理。结果:70例患者在浸浴治疗120次后坏死组织脱落,感染得到控制,残余创面治愈,有10例浸浴后经植皮后创面愈合,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结论:采用浸浴疗法全程护理治疗烧伤创面,方法经济、简单,减轻疼痛,可促进创面恢复,减少感染和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浸浴疗法;烧伤创面;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38-02

大面积烧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程长、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同时,对于存在残余创面的烧伤患者常因长期应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造成感染,创面反复溃烂,久治不愈。浸浴疗法是将患者身体的部分或全部浸浴一定比例的消毒药水中一定时间。采用浸浴治疗是促进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创面细菌,较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既有利于创面愈合,又有利于患者肢体活动[1]。但由于其护理复杂,操作特殊,浸浴治疗的全程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确保浸浴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在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

1临床资料

1.1采用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在本科室行浸浴疗法治疗烧伤创面的8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3-60岁。其中,最大烧伤面积80%,最小烧伤面积10%。火焰烧伤30例,电烧伤10例,热力烧伤20例,化学烧伤20例。

1.2方法将能耐受浸浴治疗的患者身体全部或部分浸泡于温度适宜的温热盐水或消毒药液中,不断搅动浸浴液。待焦痂软化后,揭除内层纱布敷料剪除脓痂,清除脓液及坏死物质,浴中更换浸浴液1~3次,同时须将已愈合的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清洗干净。身体素质好、耐受性强、残余创面少的患者可行站立全身淋浴。下肢创面多的患者,避免站立。

2护理对策

2.1心理护理由于浸浴治疗的特殊性,在进行浸浴治疗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浸浴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2器材准备根据身高、体重、创面的部位情况,遵医嘱准备常用的浸浴液,如1%新洁尔灭溶液、1%氯化钠溶液或1∶1000苯扎溴铵溶液,另备冷开水及热水,保持温度在28~30℃。

2.3浸浴前护理浸浴前1d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浴前30min让患者口服适量水分和食物,或经静脉快速补入适量糖盐水,防止浸浴中发生虚脱。遵医嘱备镇静止痛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留置管道的患者,要妥善固定,做好管道护理,浸浴前嘱患者解大小便,便后用1%新洁尔灭棉球擦拭干净外阴及肛周皮肤。入浴后嘱咐伤员不要紧张、屏气,以防创面的新生血管高压破裂出血。同时,协助医生准备换药用品和留取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管;准备浸浴时需要口服的温开水。大面积烧伤患者初次浸浴要备好抢救物品、氧气及浓度较高的葡萄糖,以防病员在浴中或浴后因血管扩张容量相对不足,引起虚脱或低血容量性休克。

2.4浸浴结束前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初次浸浴时间宜短,一般为15~20min,具体时间视创面及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憋、出汗、脉搏细弱等虚脱表现,应立即停止浸浴,及时吸氧,给患者口服糖水或静脉补液。患者到浸浴室后,去除患者全身衣服,并将包扎肢体的外层敷料揭除,让患者家属陪伴,减少围观人员,保护患者隐私。由浸浴室护士和家属共同完成治疗,采用电动浸浴床搬运法,将患者搬运至浴缸内,浸浴缸内的水淹没患者躯干。双耳用干棉球暂堵塞。女性患者可用无菌纱垫覆盖会阴,以防污水浸入。穿刺点、臀部适当垫高。再次调试水温,一般为高于伤者体温1-2度。注意保护各个管道,防止牵拉和返流。及时添加浸缸内的热水和药液,并避开患者身体,以免烫伤。患者浸浴10min后,护士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协助医生换药,及时传递清创换药的器械及敷料,保证浸浴有效时间。

操作中减少用镊子或纱布清洁创面,采用沾、淋、冲洗等方法,防止发生新生上皮组织损伤和局部持续性疼痛。浸浴全程可以使用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调节患者情绪;护士可以以聊天的方式说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幽默笑话,或者是患者比较高兴的事情,以分散其注意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有心慌、出冷汗、口唇颜面苍白或青紫、脉搏呼吸加快等虚脱现象,应尽快提示医生酌情终止浸浴[3]。浸浴过程中患者若有呼吸紧迫感,应再次给予解释,消除其恐惧心理,适时与其交流,语气亲切,态度诚肯。浴中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污染敷料及脱落痂皮等污物的全程管理,避免污物撒落地面,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烧伤恢复期患者浸浴时协助其进行各个关节的被动锻炼,如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同时教会患者利用水的浮力主动活动的方法,为后期功能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出浴前___________用温盐水流动冲洗干净全身。

2.5浸浴后护理注意保暖,浸浴后1~4h内可能会出现脉搏增快、体温高、嗜睡等毒素吸收症状,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家属解释,说明体温增高是机体对抗毒素的一种调节。可加用红外线照射保暖。浸浴完毕后,立即用无菌纱垫擦拭,以免受凉。用浴霸照射,口服温开水200~250ml。及时监测病情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并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创面协助医生换药,用无菌纱垫包扎创面,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浸浴后的消毒要求先排掉污水,消除缸内大块痂皮、毛发及敷料,用清水冲刷。清洗净化过滤网,用碘伏消毒液擦拭,再以清水冲洗。开窗通风后,紫外线灯照射1~2h,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浸缸、物体表面及空气细菌的培养。护士洗手后记录每次浸浴情况。患者及家属保持情绪稳定,尽快消除伤员的不适,保证其安静,最大限度降低其体力及能量的消耗。

3结果80例通过120次浸浴治疗,创面周围皮肤明显清洁,新愈合的皮肤光亮,身体无异味。通过调查表反馈,浸泡后4~24h后,舒适度提高到97%,浸浴后3d睡眠增多2~3h,浸浴后4~72h体温平均下降1.5℃,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上皮生长,软化瘢痕,增强肢体功能活动,为手术植皮培育新鲜创基、提高植皮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皮肤弹性和光亮度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其他未进行浸浴治疗的患者,同时减轻了换药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

4讨论大面积烧伤一直是烧伤科难题。数年来,应用浸浴治疗,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达到二期手术所需的创面条件后,应用游离植皮修复创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疗效,减少了致残致死率[4]。浸浴或浸泡都以水为介质,水的热容量大、传热快,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浸泡中利用了水的温度因子、静压作用、浮力作用及水在搅动时机械按摩作用。当用药物浸泡时兼有明显的化学作用,用配方中药浓煎剂加入浸泡液中,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止痒的作用。对已愈合的创面有防止疤痕增生的作用。清洁创面和皮肤不但给患者愉快与舒适的感觉,而且是维持皮肤健康的主要方法之一。清除皮肤表面污垢,使肌肉松弛,有增加皮肤新陈代谢的作用。温热的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韧带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运动的刺激也可增加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增加肌肉及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新生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开放即通血管,使受损皮肤的毛细血管敏感度降低,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行浸浴治疗的患者,皮肤恢复程度明显__________好于其他未进行浸浴疗法的患者。浸浴能软化焦痂,促进痂皮分离,有利于早期显露创面。但大面积烧伤浸浴后,由于大片焦痂软化,使大面积创面暴露,而又因皮源有限,不能及时植皮覆盖创面,招致全身感染,使治疗被动。故对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一般不采用多次浸浴祛痂的方法。浸浴多用于手术祛痂或蚕食脱痂的辅助治疗,或用于植皮前后的创面处理。局部浸浴对局部感染严重的创面及后期残留的顽固小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清洗时要彻底清除脓痂、脓渍及坏死物质,同时浸泡液量要充足,最好更换浸浴液2~3次,或采用带嘴水壶盛温水淋洗的方法。同时注意清洗周围正常皮肤及已愈合的创面,浸浴的次数及间隔时间根据创面及全身反应决定,可逐日或隔数日施行。创面已出现脓毒症或败血症者、月经期、心肺疾患、全身情况较差者不宜进行浸浴治疗;大面积烧伤早期焦痂尚未分离时不宜进行浸浴治疗,宜在伤后2周左右。

参考文献[1]黎鳌.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0.[2]方方.烧伤浸浴治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119.[3]马文玲,陈翠平.小儿特重烧伤休克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24-725.[4]伍素华.烧伤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