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宫颈环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杨晓燕

青海红十字医院8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环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入治疗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选用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选用宫颈环切术。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切术在临床治疗中,操作简单,用时短,治疗效果显著,与传统的冷刀锥切术相比,更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颈环切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前言: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为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指原位癌的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子宫颈原位癌[1]。依据细胞的改变程度及异型细胞范围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且局限于上皮下1/3为Ⅰ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且主要位于上皮下1/3~2/3,细胞极性尚存为Ⅱ级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病变细胞全部或几乎占据了上皮全层,核分裂相增多,极性消失为Ⅲ级[2]。目临床常用方法为冷刀锥切术,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症的传统方法,而子宫颈环切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为有效评估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我院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入治疗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8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4.26±3.59)岁;观察组38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3.26±3.8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冷刀锥切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病床消毒铺无菌单,患者排空膀胱,窥镜充分暴露患者宫颈,依据病症范围采用冷刀锥形切除宫颈,缝合,在宫颈与阴道填塞碘纺纱布2~3块,24小时后将纱布取出。切除组织标记,送病理组织学检测。

观察组子宫颈环切术,患者于月经干净3~7天后手术,手术前3天禁止性生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病床消毒铺无菌单,窥镜充分暴露患者宫颈,在患者宫颈病变处涂抹5%的醋酸和碘液,确定病变范围,然后选择相应的多功能高频电波刀,于病症外援3~5mm从宫颈下唇进、上唇出,依据患者病变范围、程度切除15~25mm宫颈,带线棉球压迫止血或创面电凝止血,术后口服止血消炎类药物,24小时后将带线棉球取出。切除组织标记,送病理组织学检测。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术后阴道出血、宫颈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无序分类数据以百分比率(%)描述,采取x2检验;数值变量数据以()描述,采取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3.讨论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导致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若不治疗,其中有大部分人的病变会慢慢消退恢复正常,只有少部分人才会发展成病变,其病变越高,造成宫颈浸润癌的几率越大,故早期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对预防宫颈癌的意义重大[3]。传统的冷刀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切除边缘不存在烧灼及热损失,不会影响病理的诊断,但在创面缝合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导致并发症发生[4]。而宫颈环切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及标本边缘没有碳化等多方面优势,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有效回复。

本实验中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较于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切术可有效缩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的有效恢复。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31.57%),表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治疗中,宫颈环切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生活负担,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宫颈环切术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症的有效方案,且操作便捷、创伤小,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惠娣,邱碧芳.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74-76.

[2]钟阳,刘锡芳,孙玮.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4):85-86.

[3]卢少燕.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10-111.

[4]顾卉晴.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3):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