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浅谈德育管理

李奎

李奎(宜宾县普安镇冠英小学四川宜宾644600)

近几年我校坚持以《宜宾县德育常规》为指导,遵照“德育为先”的原则,把德育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抓德育工作时,我们主要从以下工作入手。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课间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在德育过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3.建立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小学生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4.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快乐的学习生活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5.坚持常规教育及评比活动

成立由学生组成的常规检查小组,负责对各班和全校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红领巾佩戴情况、学生言行等进行评比打分。周五对这一周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值周行政会对上周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安全等进行总结,对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不足的地方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同时也会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6.重视“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德育工作我们注重从小事入手的方式管理学生。我们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懂得爱、懂得感恩。如:我们每位老师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与学生交谈,走路时、歇息时、课间十分钟等边角时间,有意无意的和学生谈谈心,拉拉家常,借此融洽师生关系,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影响学生。

7.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8.抓好“三个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共同形成一条育人的主线。在家长会中,行政会对学校取得的成绩、学校制度、教育学生方法等对家长进行讲解。各班班主任会对每个学生在校表现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家长还会陪同孩子上课,了解自己孩子。

另外,德育工作从“实”字入手,德育工作在“严”字上要求,德育工作要从“细”处入手,在“恒”字上下功夫。

在每堂课都是德育课,一草一木,一池一石都是德育的载体,开展德育工作时做到“四不”,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比活动次数,不比轰轰烈烈,一切以活动的效果作为衡量德育工作的标准。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严格管理,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各种评比中坚持“一票否决”制,例如不是文明餐桌的学生,不得评为三好学生。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提出“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工作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太细腻了,随处可以听到教师们温馨的提醒:“抬起头来走路”,“一饭一粥,当思来之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啊”;等等。

德育工作在“恒”字上下,贵在坚持,贵在积累,贵在建设,持之以恒,久久成功。要确立一个月一个活动主题,利用重大“纪念日”、“环保日”开展“难忘教育”,从而达到“教育难忘”的目的;也要强化班集体建设,要求学生维护集体荣誉;还得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