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杨学花

六合人民医院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给予青光眼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患者入院时间排序并编号后,经抽签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增加认知行为护理,观察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护能力评价结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自护知识技自护技能等方面的评分均得到提升,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评价指标的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患者认知行为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常规护理;青光眼;自护能力评分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患者眼压升高和视神经血供不足是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且对患者的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致盲率很高[1]。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青光眼的发展有严重影响,所以,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2]。本研究对认知行为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青光眼患者90例,均为本院眼科收治患者,对象筛选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按患者来院时间排序后编号,并经抽签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51~73岁,平均(62.13±3.12)岁,原发性青光眼12例,继发性青光眼19例,混合型青光眼14例;研究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50~74岁,平均(62.17±3.09)岁,原发性青光眼13例,继发性青光眼18例,混合型青光眼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青光眼类型差异不大,可对比分析。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知情同意,有关证明文书由患者亲自签署。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诱因、危害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提醒患者注意自身行为;(2)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有关药物的药效、药性及用药方法等,监督患者科学用药;(3)饮食护理:了解患者饮食结构,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1)成立认知行为护理小组:筛选优秀护理人员组成认知行为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集体培训,确保掌握患者认知行为护理知识和技能;(2)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等进行评估,分析患者认知和自护能力缺陷,并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3)为患者提供护理咨询,由专门人员负责咨提供咨询服务,作为健康教育的延续,及时解答患者疑惑,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讲解和指导,致力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4)心理护理和思维引导:分析患者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疏导,引导患者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患者固有的疾病认知,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形成科学的行为模式;(5)组织集体交流会:定期组织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疾病经验交流,请恢复良好,自我护理能力较强的患者现身说法,调动患者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后对患者自护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并比较评估结果,两项指标评估满分均为25分。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相关自护能力评分以(x±s)表示,对比差异行T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参考,界值0.05,低于该值,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均得到提升,护理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提升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估结果[(x±s),分]

3.讨论

青光眼致盲率高,是眼科危害较重的疾病类型之一,影响疾病控制效果的因素较多,而患者的日常行为对疾病的发展有严重影响,所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青光眼患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需要强化临床护理[3]。

以往的护理中,给予患者一定的知识宣教,但多停留于口头讲解的阶段,患者的理解度和掌握度不高[4],所以,给予患者科学系统的认知行为护理,能从患者认知层面和行为活动层面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5]。

本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认知行为护理,通过专门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对患者自护能力进行评估后确定护理方案,确保了护理的针对性,能确切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能弥补健康宣教的宣传不到位和普及力度不够的缺陷,提升了患者自护知识的掌握效果,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思维引导,则是将患者额思维指向引导向科学方向,确保了患者的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集体活动感染患者,不仅能提升其自信心,还能确保较好的依从性。经过1个月的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理想,无论是自护知识还是自护技能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青光眼患者认知行为护理,能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晶,李晓君,李爱华.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1):194-195.

[2]杜沛.认知行为护理对提升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远期疗效的效果[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114-115.

[3]王淑华.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0):1109-1110.

[4]朱莉青.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及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34):153-155.

[5]祝毅.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临床管理对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02):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