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程家蓉李明芳

程家蓉李明芳(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对住院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对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患者865例,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及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加强了对精神科的质量管理,并提高了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结论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护理管理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可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管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75-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病房全封闭式护理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精神病患者对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服务的需求。精神科病区开放式管理,已经成为精神病院发展的趋势。精神科病区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使病区设置逐渐倾向家庭化、社会化,尽可能让患者享受正常生活。让患者能自由活动与有组织相结合,营造患者社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1-3],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治疗、康复、护理环境和措施,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精神科的治疗不但注重于生物学治疗,更注重的是=生物、社会、心理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病区管理及护理,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可减少社会功能残疾。我院从2003年大胆尝试向开放式病区的管理及护理模式转化。目前设立开放式病区三个,收住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共865例。现对我院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住院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从2003年1月-2009年12月开放式病区,共收治住院精神病患者865例,其诊断符合CCMD-3诊断标准。

2实施前的准备

2.1患者的筛选开放式精神病房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家属陪护。对入住开放式病区的患者进行筛选,均符合CCMD-3关于精神病诊断标准的精神病患者,入院患者需经过本科医师筛选,确定入住患者病情较轻、自知力良好、没有强力攻击行为、高度抗拒治疗行为的患者才能作为入住的对象。每位患者有一位家属陪护,使患者在亲情的关怀下安心接受治疗。

2.2病房的设置我院开放式病区完全和综合性医院一样,病房环境温馨、安静、安全、美观、舒适。宽敞的活动场所,内部设施齐全,内设卫生间、洗漱间、衣柜、电视机、空调、淋浴(24h开放热水)、杂志栏、棋牌室等,能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顾虑和悲观情绪,促进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2.3护理人员的选择挑选工作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实行开放式管理及护理的必要性,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4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病区制定各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及质量标准。如开放病区人院须知、定期安全检查制度、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精神病患者入院风险评估、住院患者知情同意书、住院护理告知书、开放病区住院患者陪护责任书等。规范安全护理管理的每个环节。

3管理及护理方法

3.1家庭式的病房患者在家属陪伴下可随意出入病区,在院内外自由活动,增加了与社会的接触时间,使精神病患者感受到与其它普通病房一样被接纳,消除了被监禁、被歧视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日后在治疗上的配合和精神康复。

3.2有完善的管理及护理制度和固定的作息时间每个床旁桌上均放有入院须知和住院制度,使患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促使患者改变松散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以各种训练。

3.3生活技能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督促下,患者按时起床、更换衣服、整理床铺、洗漱、接受治疗等,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避免患者沉溺于病态的体验中,从而消除精神上的苦恼。鼓励患者参加各项工娱疗活动、体育锻炼等,做力所能及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4社交基本训练鼓励患者扩大交际面,提高生活情趣,消除患者的敌意和攻击性,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认识及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心理护理,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宣教,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依从性。注重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理解程度和正性指导[4]。帮助患者家属妥善解决好各种与患者有关的心理应激问题,纠正不健康心态,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促进患者康复。

3.5社会角色功能训练在护士或家属的带领下外出进行社会角色行为的适应,组织患者自己采购、郊游等,使患者接触社会人群,参和群体活动,扩大接触交际面,以提高对生活的情趣。

3.6应对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患者学会处理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和对生活事件的行为技能训练,以减少负性心理,保持其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3.7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因人施护,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组织患者进行心理放松疗法的训练,转移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宣传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等卫生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主动接受系统的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防止复发。增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3.8提升护士素质,倡导人文护理注重护士的自身素质培养,培育护士树立“五心”(即对患者有爱心、对疾病关心、处事热心、护理细心、诠释耐心)处事意识,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辅佐患者认知疾病,战胜消极、自卑心理,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危险身分,为实施个性化平安护理提供依据。指导护士对重点患者的风险进行预见性判定。

4效果评价

开放式精神病房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家属陪护,在病房内、外可自由活动,不脱离社会,让患者过正常化家庭式生活的病房管理模式。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了全面的提高,不再恐惧住院、服药。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及护理,改变了以往全封闭管理模式。加强了对精神科的管理质量,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安静、信任、尊重和自由的环境下,同医务人员建立平等、和睦的协作治疗关系,病情易于控制,起效迅速,暴力、外逃、自伤、自杀、攻击等行为明显减少,患者的安全感、承受挫折的耐受性和面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重建认知和人格的信心明显提高。

总之,精神科实行开放式管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消除了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顾虑及悲观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缓解了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减缓了精神衰退,有利于精神康复,有助于家庭社会功能的提高,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技术的满意度。

5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开放式治疗病房的设置符合这种整体的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严重的生活事件、应激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像各种致病因素一样,成为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病因[6]。精神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各种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不的角度得到全面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7]。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8]。开放式护理管理给患者以最大的自由,家属陪伴给患者以最好的情感支持,让他们的自尊受到保护[9]。开放式管理及护理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面,它是通过有治疗目的的活动,特殊的治疗技巧来提高病残者的社会能力,帮助精神病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同时也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精神病卫生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有利于确保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疗效,减少或避免患者疾病的复发。开放式管理模式,可使患者离开不良刺激的环境,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和护理,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开放式病房的管理及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和社会兴趣。说明开放式治疗管理模式能为患者回归社会和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对患者康复是可行、有效、安全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吕路线.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陈静敏.社区卫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3]刘同训,路英智,何及.精神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

[4]冉茂盛,向孟泽.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2):98.

[5]李小麟.精神科护理学[M].第1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29.

[6]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3-164.

[7]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

[8]高树琴.变封闭式护理为开放式护理的工作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1):48-49.

[9]杨根学,吕建周.399例恢复期精神病人全开放管理安全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