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环境对老年病人睡眠的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病房环境对老年病人睡眠的影响及对策

蒋玲朱华玉

蒋玲朱华玉(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内科61004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67-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院病人对病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房作为病人在医院治疗、康复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舒适度关系到病人疾病的转归和痊愈的速度。病房环境好坏与睡眠质量又有密切关系。睡眠是人生理的基本需求,良好的睡眠可使人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睡眠障碍虽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造成焦虑、激惹、烦躁不安、精神疲乏等,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及病情恢复。睡眠障碍在住院病人中较为常见,以老年人尤为突出,失眠率高达82.63%[1]。因此,如何改善病房环境,更好的保障老年病人的睡眠质量是医务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老年病人睡眠特点及影响因素

与正常成年人相比,老年人夜间睡眠浅,易惊醒;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增多;大多数老年人习惯早起早睡。影响老年病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药物与治疗、生活习惯改变等。在老年病人失眠的原因中,环境因素占42.2%[2],可见环境因素是影响老年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良环境因素,包括对睡眠环境改变的不习惯和周围病人的干扰。老年病人习惯于固定的生活环境,从家住进医院这个陌生而又特殊的环境,一时不能适应而影响睡眠。叶惠芳等[3]通过调查发现,老年病人比较关心自己的健康,在住院期间更希望得到充分的休息;希望环境安静,空气新鲜,不喜欢自己或别人在病室内吸烟。

2不良环境因素的具体表现

睡眠是一时性的无意识状态,患者睡眠中的安全舒适性主要依赖于病室的环境[4]。噪声、灯光、室温、通气、床或枕头不适及夜间治疗和护理活动均被病人认为干扰其睡眠[5]。其中噪音主要来自病房呼叫器的响声、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治疗车轮的磨擦声、护士夜晚巡视的开关门声、陪伴及家属的讲话声、厕所的冲水声等等。环境及人际陌生感也是不良环境因素的具体表现之一。

3对策

一般情况下,60~70岁每天需睡7~8小时,70~80岁睡6~7小时,80岁以上睡6小时即可,医务人员可以据此粗略评估老年病人的睡眠是否足够。当然,睡眠质量也要一并考虑进去。病房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3.1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是病人治疗康复的场所,也是病人临时的家,因此要使其既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又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开展。保持病房通风良好,消除异味,减少外界对视、嗅、触觉等感觉器官的不良刺激。老年人血管硬化,循环不良,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既怕冷又怕热,容易受环境影响,所以温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睡眠,应保持温湿度适宜,理想的室温是18~22℃,湿度60%~70%[4]。床铺宜软不宜硬,硬板床加9cm厚的床垫有利于病人全身肌肉的放松和脊柱的稳定。枕头以软为好,其高度以9cm~12cm为宜,过高可导致呼吸不畅,产生鼾声,不利于睡眠;过低,头部充血,血流偏多,颈部肌肉难以放松,晨起可感头胀、眼睑水肿。[5]病房灯光柔和,太亮刺眼影响睡眠,太暗又不利于夜间治疗操作,可在床与床之间增加窗帘,床头设置床头灯,以避免室友相互影响。夜间休息时可关闭大灯,开墙角灯,既不影响睡眠,又避免上厕所因光线太暗而跌倒。

3.2尽快消除环境及人际陌生感

调查[3]表明,老年病人希望护士主动作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同室病友等以利于产生归属感。因此当老年人入院时,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病人,将其带入病房,介绍护士长、科主任、主管护士及医师、同室病友,讲解住院的规章制度,介绍病区环境,让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老年病人的特殊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如希望住单人病房、阳台摆放花草等。

3.3减少噪音及治疗对睡眠的影响

调查[6]显示,一些住院患者认为病房过于拥挤和由此带来的吵闹影响了休息,因此过道加床不宜过多,不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住院病人休息的权利,最好不加床以保证病房环境的清净。将严重打鼾或吵闹的的病人与其他病人分室。平时做好治疗车的维修保养工作,各种治疗车的轮子要定期上油。监护器报警应及时消除报警声并查看原因,夜间可酌情调低报警音量。医疗护理操作时应避免在病人的有效睡眠时间内进行,以免干扰其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应穿插于病人的自然觉醒时间,尽量在入睡前集中进行,以减少被动觉醒次数,比如输液量多的病人尽早给予输液,或征求医生意见酌情减少不必要的液体。做好夜间病房管理工作:严格限制陪伴或家属人数,控制其说话音量,禁止高声喧哗,探视时间结束探视人员必须离开病房;夜班护士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谈话轻,尤其是夜间巡视病房时。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美国护理专家Henderson指出,满足病人休息和睡眠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7]。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而睡眠质量与病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作为病人住院治疗和恢复健康重要场所的病房,医务工作者应多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对其进行改善,以营造优雅、清洁、安静、整齐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

[1]宗士香.老年患者失眠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6(5):84-85.

[2]王红娴.老年住院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全科护理,2012(10):403-404.

[3]叶惠芳,李小妹.老年病人对住院环境及护理工作的需要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89(24):457-458.

[4]秦芳,王春娟,孙文雅.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3(5):70.

[5]刘勇.老年住院病人失眠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8,22(5):1138-1139.

[6]赵纯武,翁剑平,舒永珍.住院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33-35.

[7]KapurVK,RedlineS,NietoFJ,etal.Therelationshipbetweenchronicallydisruptedsleepandhealthcareuse[J].Sleep,2002,25(3):2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