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PBL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晶晶何愉胜(通讯作者)

陈晶晶何愉胜(通讯作者)

(重庆三峡医专附属医院呼吸科404000)

【摘要】目的:分析PBL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名医学专业学生,将其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传统讲授法教授对照组学生,PBL教学教授观察组学生,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诊断科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可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医学水平、综合素养,值得在医学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诊断教学;PBL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35-02

PBL教学即为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情境,开展完整性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诊断学是教学是必备环节,通过诊断学科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诊断疾病,提高学生专业医学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传统讲授教学属于被动式教学,以学科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在此情况下,在诊断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成为必然,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布各对60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传统教授诊断教学和PBL诊断教学,探究不同教学效果。以下为本次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研究对象为120名医学专业学生,其中男生64名、女生56名,年龄均为18~22岁,平均为(20.4±1.2)岁。将120名学生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医学成绩等疾病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诊断学呼吸内科知识教学,学习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COPD等常见疾病,学习肺气肿、气胸等体征,掌握呼吸科诊断知识[1]。在具体教学中,传统讲授法教授60名对照组学生,学生复习理论课知识,教师带领学生体格,讲解相关知识,讲授检查内容、诊断方法等。PBL教学法教学60名观察组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教学,其中以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支气管哮喘内容讲解中,让60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12名学生,在课程教学开展前5d,告知学生患者的体征、情况、检查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所见习的疾病,然后按照临床治疗要求向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该患者疾病资料、疾病史?就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表象?诊断标准?验证条件?”等。接着,在这些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诊断学见习,分析检查、问诊结果,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给出治疗方案。最后,在课堂教学开展中,让每小组代表发言阐述该小组的治疗方案及方案的科学依据,并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补充答案。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补充学生问题,分析各小组方案,给予指导,解释疑惑,结合各小组方案对支气管疾病知识、相关呼吸科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诊断支气管疾病[2]。

1.3观察指标

教学完成后,两组分别对学生进行是理论考核(满分100分)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满分100分),统计记录两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主动性、学习系统性、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经过软件处理,P<0.05表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教学,60名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2.4±3.7)分,实践技能成绩平均分为(88.5±4.9)分;而60名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平均分为(76.7±2.1)分,实际技能成绩平均分为(75.3±3.6)分,即PBL教学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学生(P<0.05)。

2.2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情况

在60名观察组学生中,83.3%的学生认为PBL可增强学生主动性,90%学生认为学习系统性良好,90%学生认为可提高自学能力,91.7%学生认为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讨论

诊断学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是医学专业学生必掌握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提出科学解决措施。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知识单纯的接受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改革急需进行。目前,随着诊断教学改革的开展及PBL教学模式在各学科应用的普遍,教师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诊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PBL教学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即提出问题、提出建设、资料收集、解决问题、总结,特点为: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多学科综合课程、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等,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3]。

在具体PBL教学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白基本专业术语、概念,根据大纲要求进行预习。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应及时观察各小组讨论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并要求小组成员做好记录,合理分工,提出解决方案。由于PBL教学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处理医患关系能力、实验室检查能力等,因此,PBL教学对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PBL教学学生的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2.4±3.7)分,实践技能成绩平均分为(88.5±4.9)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学生。

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PBL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环境,分析临床病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临床操作中,指导学生解决病人问题。在此过程中,还应向学生提供临床问题,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病人交流技巧,端正学生职业态度,减少医患矛盾[4]。此外,由于单纯的PBL教学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存在学科知识不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讨论前,加强理论知识、概念知识讲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概念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诊断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可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医学综合能力,受学生的欢迎,值得在医学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兴寿,王美琐.试论PBL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151-152.

[2]徐赛群.医学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4):10-10.

[3]王宏天.PBL教学法在西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83.

[4]聂景蓉,文诗琪,杨丽洁等.诊断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