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谈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与防治

杨佳敏

浙江宏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建筑施工噪声的措施,希望可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一、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简要概述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正常生活环境的声音,大致有以下几类:(1)机械噪声: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如挖掘机、混泥土破碎机、打桩机、拔桩机、切割机等因机械设备摩擦撞击产生的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流动,或者气体和固体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如空气压缩机、风机等进气和排气产生的噪声;(3)电磁噪声:由于电磁场交替变化引起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容积震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等设备运行噪声。在建筑施工中,因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噪声。开始阶段首先进行地基基础施工,会涉及到爆破、挖掘、平整、打桩夯实、拆卸清理等施工工艺;主体工程阶段进行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立钢骨架或钢筋混凝土骨架吊装构件,搅拌和浇捣混凝土作业等。所以从建设开始到项目完工,建筑施工噪声多种多样且贯穿全过程。

现今在城市区域,建筑施工噪声成为仅次于交通噪声的第二个污染源,其形成原因主要如下:

(1)环保意识淡薄。建筑机械设备是施工噪声的主要来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筑设备不断更新,人工作业逐步被机械作业所取代,机械设备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大多只考虑利益,环保意识淡薄,因各种原因延迟淘汰老旧的机械设备,且机械设备多为露天工作,噪声的传播阻碍很小,对环境的噪声贡献值较大。

(2)建筑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不同施工阶段所用的机械设备和噪声强度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设备噪声会产生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为3~8分贝,一般不会超过10分贝,施工噪声昼间的影响距离在120m左右,夜间在200m甚至更远,其突发性和冲击性让周围居民难以忍受。

(3)监管力度不足。在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方面,虽然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难以对建筑施工噪声采取实时的管理,且对违规施工的单位处罚力度不强,有的施工单位宁愿被处罚也要施工赶超进度。

二、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影响

噪声的敏感建筑物有:医院,学校,科研单位,机关,居民住宅楼等,最终受体均为人群。我们正常的生活环境音量在15到45分贝,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体感到舒适正常的噪声环境是在35~45分贝;如果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到正常睡眠和休息;当噪声达到70分贝以上时,就会感到很吵,心情毛躁;如果噪声达到90分贝以上,那对人的身体也会产生严重影响,损坏神经系统,听力下降甚至受损;当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完全可以致人死亡。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现场的音量是正常生活环境的2到3倍左右,可想而知建筑施工现场各种混杂的噪声已远超出周边人群正常生活的环境音量,严重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现场施工工人更是深受其害。

三、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噪声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加强施工噪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还居民一个安静的环境,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要严格参考现行的各种规范;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噪声产生;机械设备的选用要合理,尽量减少使用锤子等重噪声设备和敲击等重噪声作业;拆除、爆破等作业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法和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禁止施工单位使用过旧的机械设备。城市规划建设时,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总体布局和运用土地,以“预防为主,管理为辅”。建筑施工前,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合理确定施工建筑物与周围敏感受体的噪声防护距离。

(2)施工现场采取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在施工期内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并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禁止夜间(22点至次日6点)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此外,施工期应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同时运输车辆也应尽量避开靠近敏感点的路线;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同时应加强施工期间的员工管理,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按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在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使用隔声降噪设施,采用吸声、隔振和阻尼等声学方法控制噪声,利用相关的材料进行噪声控制,如各种吸声材料,玻璃棉、隔振器、泡沫塑料、吸声砖等,或设置隔间围护,以控制噪音的传播。

(3)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建设施工项目的环境噪声监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噪声划分标准,一些特殊的区域,如疗养区、医院、学校、居民区等对噪声特别敏感,应严格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必须通过相关隔声降噪设施处理,并且达到噪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建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噪声,建筑施工单位拟采取的控制管制措施,尤其是需进行夜间施工,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并告知附近居民,未申报或者谎报,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噪声超标排放的都将受到相关的处罚。环境监察部门应提高执法能力,进行定期巡查,居民投诉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对不遵守规定的施工单位实行罚款制度或要求停止作业。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施工项目都在紧张进行中,但施工不能以损害声环境和人群健康为代价。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噪声防治措施,改善施工现场声环境,真正做到文明施工;除此之外,主管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张华.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研[J].科技与企业.2016(25):195-197.

[2]刘成.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方法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2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