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 2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张会霞

张会霞(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16345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387-01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病人护理体会

扩张型心肌病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住院患者69例,其中男性为46例、女性23例,年龄在16-64岁,病情较稳定。其中无心衰型病人52例康复出院。其余17例均有不同程度心衰,但在我院的精心护理下,病情相对稳定,住院1月余,好转出院。

1.2临床表现以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特征,常见的有活动后气促、心悸、胸闷、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浮肿、肝脏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端坐呼吸。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晚期病人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可导致猝死。体检可见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及心力衰竭的体征,75%的病人可听到奔马律。

2护理

2.1病情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心律失常者应进行心电监测。扩张型心肌病往往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应随时注意监测心律、率的变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慎重,静脉推药时速度要慢。肥厚型心肌病(尤其是有流出道梗阻的病人)由于存在舒张期容量减少,易出现心绞痛、乏力、头晕、昏厥甚至猝死。指导病人避免剧烈运动,在发生心绞痛时应予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原称钙拮抗剂),不能用硝酸酯类制剂。由于病变的心肌对强心药物较为敏感,有些病人还存在肾功能不全,易出现洋地黄类药物的毒副反应。应随时观察心率、律的变化,若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备好抢救药物及临时起搏器。对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死的病人参见相应章节的护理。若病人出现胸痛、四肢疼痛、肢体活动障碍,应高度怀疑栓塞的可能,要注意观察意识、皮肤的温度及颜色。注意病人用药的反应,经医师调整药物合适时,应坚持用药。利尿剂使用期间注意尿量,尿量过多应警惕低钾血症出现。血管扩张剂使用时,应测血压。

2.2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对心肌病病人的恢复不利,甚至导致猝死。不良的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增加,需多与病人交谈、接触,了解其思想顾虑并进行劝慰,关心其疾苦,照料其饮食起居,促进其身心休息。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宣教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关心体贴病人,评估病人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请治疗效果较好、乐观的病人现身说法,亲人陪伴等。护士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且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2.3饮食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给予低盐、易消化、高纤维素和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生硬、要少食多餐,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

2.4生活护理心肌病病人限制体力活动甚为重要,病情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和氧气吸入,指导病人学会有效的呼吸技巧。饮食宜低盐、高维生素、富营养,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物,避免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

2.5用药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药物疗效受到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使用的药物品种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时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几率更高,应注意观察尿量、饮食、电解质等情况。

3体会

早期病人可有心脏扩大,但多无明显症状,如病情进展迅速或心室舒张末期压过高则预后不好。病人应坚持严格、合理地安排活动量,坚持治疗,还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持重、屏气动作,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有头晕、黑蒙时要立即下蹲或平卧,防止晕厥发生。有晕厥病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作时无人在场而发生意外。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和家属一起评估病人心功能情况,确定病人出院后的活动量,让病人及家属掌握最大活动量的指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告诉病人常用药物的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让病人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交待家属避免对病人的情绪刺激,多鼓励、开导病人,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8321.

[2]李小鹰.最新心血管病用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