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

莫一丽

莫一丽(广西藤县人民医院543300)

【摘要】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采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以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治疗组同时采用阿卡波糖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糖耐量异常患者经1年的干预治疗后,糖耐量转为正常21例,占35.0%,仍保持糖耐量异常者34例,占56.7%,另有5例转为糖尿病,占8.3%。治疗组糖耐量异常患者经治疗后,糖耐量转为正常51例,占85.0%,仍保持糖耐量异常8例,占13.3%,仅1例转为糖尿病,占1.7%。治疗后,将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h血糖及2h胰岛素等各项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持续治疗还可使空腹血糖得到有效改善,可明显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

【关键词】阿卡波糖干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194-01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2型糖尿病向临床糖尿病的转变过程中,患者的糖耐量由正常(NGT)通过糖耐量受损过程而转为糖耐量异常(IGT)。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促使患者的糖耐量向正常转变,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并能有效降低由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病死率[1]。目前,采用人工提纯的药物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已取得了显著效果。阿卡波糖是通过在游动放线菌培养基中进行纯化而得到的一种假四糖,它能够与小肠刷状缘中的α-葡萄糖苷酶进行可逆结合,从而可有效降低其活性,阻碍多糖在肠道内的分解过程,减少肠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进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及血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采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耐量异常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下述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继发性血糖增高者;伴有严重性心、肾、肝脏功能疾病者;其他严重性器质疾病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包括男27例,女33例,年龄为(50士7)岁;对照组60例,包括男28例,女32例,年龄为(51士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血压(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rPG)及餐后2h血糖含量2hOGTT)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以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同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清楚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同时采用阿卡波糖药物治疗,进食第一口后口服,3次/d,50mg/次,所食用的食物中应含有适量碳水化合物[2]。

1.3观察指标及方法空腹血糖用末梢血乐康全血糖仪测定;血脂用酶法测定;空腹胰岛素用DPC药盒测定。HomIr=空腹胰岛素测定值×空腹血糖测定值/22.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空腹胰岛素测定值×空腹血糖测定值)。测定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2结果

3.1对照组糖耐量异常患者经1年的干预治疗后,糖耐量转为正常21例,占35.0%,仍保持糖耐量异常者34例,占56.7%,另有5例转为糖尿病,占8.3%。治疗组糖耐量异常患者经治疗后,糖耐量转为正常51例,占85.0%,仍保持糖耐量异常者8例,占13.3%,仅1例转为糖尿病,占1.7%。

2.2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h血糖及2h胰岛素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将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各指标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并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2h血糖、

空腹胰岛素、2h胰岛素变化比较(x±s)

组别时段血糖(mmol/L)2h血糖(mmol/L)胰岛素(mU/L)2h胰岛素(μg/ml)

治疗组治疗前6.74±0.859.65±1.9518.44±9.5184.10±14.79

治疗后4.74±0.797.54±1.1310.04±5.4650.98±10.41

对照组治疗前6.71±0.899.46±1.8017.89±7.2979.35±14.15

治疗后6.56±0.939.43±1.8916.86±5.5777.80±14.85

3讨论

近些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大量数据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患病过程都要经过一个糖耐量异常阶段,平均为5-10年,其中有1/3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发展为糖尿病,1/3转为正常,另有1/3将保持糖耐量异常[3]。本文中糖耐量异常患者转为糖尿病的比例稍稍偏高,这可能是因为本文的研究病例较少及在筛选时部分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病程较长的关系。糖耐量异常患者在短期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绝对危险比一般人群高3~10倍,且其心血管疾病危险明显增加,部分患者已存在特征性血管改变,而且也更容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肥胖、血脂异常等)。对于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应尽早干预已成共识[4]。

通过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及血糖含量的影响表明,采用改善生活饮食习惯并使用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持续治疗还可使空腹血糖得到有效改善,使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王华明,陈美霞,于浩,陈万里,徐仕伟.预混胰岛素合并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淮海医药,2011,(02)

[2]黄桂琼,刘仕群,李际敏.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08)

[3]黄瑞娜,吴铿.阿卡波糖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01)

[4]章早立,陈磊.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4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