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扩报装管理中引入监理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在业扩报装管理中引入监理机制

李想想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州供电公司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业扩报装工作流程简化后,普通电力客户取消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环节,传统的报装管理模式,将造成工程建设环节技术监管缺位,影响竣工验收质量。从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在业扩报装工程建设环节中引入监理机制,可以监督国家和行业电气技术标准的执行,同时提升企业的主动服务品质。

关键词:业扩报装;管理;引入;监理机制

Employmentexpansionoftheintroductionofnewmanagementsupervisionmechanism

LIXiang-xiang

(StateGridHubeiElectricPowerCompanyJingzhouPowerSupplyCompany,JingzhouHubei434000,China)

Abstract:Industryreportingforworkprocesssimplified,andgeneralelectricpowercustomercanceldesignreviewandintermediateinspectionlink,reportingfortraditionalmanagementmode,willcause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controllinks,affectthequalityofthecompletionacceptance.Fromtheperspectiveofstrengtheningprojectqualitymanagement,introducingsupervisionmechanisminemploymentexpansionreporting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link,canmonitortheexecutionofelectricaltechnologyandindustrystandardsofthestate,whileincreasingtheactiveservicequalityoftheenterprise.

keywords:businessexpansion;management;introduce;supervisionmechanism

0引言

业扩报装是电力营销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对电网企业开拓用电市场、增供扩销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两年,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供电服务便民、为民、利民,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办电速度,国家电网公司先后下发了多个文件,精简业扩手续,优化报装流程。在简化报装资料方面,实行“一证受理”;在优化业扩流程方面,对具备直接装表条件的低压客户,实行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答复、收费和装表接电“一岗制”作业。对普通高压客户,取消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并简化竣工检验内容。对10千伏及以下项目,全面实行开放容量报装。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办电效率,受到用电客户好评。但是工作要求的转变,以及服务需求的提升,使得传统业扩报装管理出现了风险缺口。

1手续简化后面临的管理风险

实际工作中,普通高压报装是应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类型之一。据统计,某地市公司一年普通高压报装容量为88.35万千伏安,占总报装容量的68.38%。根据流程精简的有关要求,普通高压客户取消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后,供电企业负责的业务流程则简化为:受理客户申请—现场勘查—答复供电方案—竣工检验—送电。从答复供电方案到竣工检验之间,由于设计和施工属于市场行为,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影响到受电工程接入电网的质量,危害电网安全稳定。从业务管理的角度来讲,业扩报装工作面临以下3个方面的风险:

第一,技术标准执行不到位,造成“被动验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供电方案不可能面面俱到。执行“一证受理”后,电网企业在勘察现场时,有时还是一片空地,用电规划只能“纸上谈兵”。线路廊道的批复、客户用电方案改变、增减电气设备等都可能引起供电方案变更。但是客户往往认为拿到供电方案批复,相当于拿到施工“通行证”,不会主动要求变更供电方案,可能造成供电方案答复与现场施工不一致,这种差异到竣工检验环节才能发现。二是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管控。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属于市场行为,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抢占市场,以低价吸引用电客户,擅自降低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到竣工验收时,有的整改难度大,有的甚至无法整改。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存在不足。

第二,专业之间协调不畅,造成现场监管“精力不够”。“三集五大”组织体系建立以后,各个专业之间分工进一步细化。管理精细化要求的提高,使得部分流程存在相互制约的现象。比如竣工验收时,调度部门要求专线客户工程的进站电缆头施工,必须在验收合格以后才批准进入,但是验收部门认为,电缆头装接属于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建设未完工无法给出验收意见,流程之间出现矛盾。容量较大的报装项目,因为牵涉的技术层面较广,管理细节多,报装管理大部分精力往往耗费在各种协调工作上,工作效率较低。

第三,缺乏主动服务,造成客户不良感知。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客户往往不了解,更希望有可以信赖的部门或单位,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这块空白地带,电网企业不论从加强业务管理,或是开展延伸服务上来看,都没有开展。在业扩报装全流程中,电网企业只管理了“两头”,不免让客户认为电网企业还贴有“管理”的标签,在售电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不利于市场开拓。

2如何建立报装监理机制

监理属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范畴。在PMBOK(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知识体系指南中,把项目管理划分为9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集成管理。在业扩报装中引入监理机制,就是要采用项目管理思维,一方面加强报装业务的微观工程管理职能,实现对业扩关键工期、技术质量和供用电安全风险的监管和防控;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提升服务品质,培育用电市场。因此,报装监理机制的建立,需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升报装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工作重心快速转移。加快报装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提升自动化作业水平,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将业扩报装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转而关心技术监管和风险防控。通过制定在途项目巡查计划,定期巡视客户受电工程现场,一方面掌握工程进度,便于提前与调控部门联系,安排接电计划和方案,另一方面监督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施工环节,提高验收通过率,有效防控电网安全风险。

第二,制定业扩报装监理服务标准,规范监理工作内容。细分业扩报装项目,按照施工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建立工作标准,明确监理内容。细化监理服务的条目和服务方式,也可结合客户信用体系开展延伸服务、差别服务。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监理资源库,确保监管工作规范到位。可以从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中选拔一批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充当监理角色,履行管理职责。也可聘请熟悉电气施工和技术规范的兼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同时,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监理业务,并要求其定期提供监理报告,实现监管。

第四,建立监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监管工作质量可靠。可以采用评分制,以年度为单位,通过综合评定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工作量、客户反馈等,进行记分。发生一起监理工作质量问题,扣除一定分值,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分数达不到标准线的,除去监理职能,第三方机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本区域内开展相关业务。如果评比周期内,因监管得力,连续获得好评的,可给予一定的积分或资金奖励。通过制定较为完备的业绩考评制度,激励和提升监理工作质量。

3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

电力设施产权分界点是供电企业与用户电气设备产权归属的分界点。关于产权分界点的设置,《供电营业规则》第四十七条有详细规定,供用电双方在协商签订《供电方案答复函》时已经明确。为了保护所有人权力,《物权法》规定:财产所有权人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利。同时《电力法》第十三条也规定:“电力投资者对其投资形成的电力,享有法定权益。”因此,受电工程属于客户资产,供电企业不得擅自干涉。但是客户受电设施与公共电网相连,电力的一体化特性将供用电双方捆绑到一起,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执行不能因为产权的划分而割裂,所以在加强业扩报装质量监督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工作方法。

第一,应在答复供电方案环节与客户协商签订监理协议。开展监理工作前,供电企业与客户应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首先达成技术监理与服务协议,让监理行为合法化,并明确监理工作的范围。

第二,监理工作应依法合规地开展。根据《建筑法》有关规定,负责监理工作的人员或第三方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监理业务。执行监理工作时,应客观、公正。

第三,注意回避安全风险和侵权风险。《供电营业规则》第五十一条规定:在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责任,按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监理人员在开展监理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工作各项规定,规范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跨越产权分界点开展监理工作时,应该首先获得业主方授权,避免非法闯入引发法律责任。

结论

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依法开展监理工作,可以有效应对业务手续简化后出现的管理漏洞,规范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办电效率。同时,供电企业以技术优势实施主动服务,也是增强客户信赖,开拓用电市场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栗子、关山云、瑞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通用1.0版本》ISBN978-7-0257-418-2经济日报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李想想(1979—),女,湖北荆州人,工程师,电力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