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杨文强

(敦煌市医院创伤外科甘肃敦煌7362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是否生存分为观察组(死亡,32例)与对照组(生存,6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方面所存在着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血糖、血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加强对患者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的关注度,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45-01

基于原发脑损伤的基础之上,同时与各项高危险性因素合并之后所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现象即被称之为二次脑损伤[1]。一旦患者出现二次脑损伤现象便会造成患者死亡率与残疾率的明显升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与患者出现二次脑损伤有关的因素,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2年2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8~62岁,平均(35.55±14.52)岁;CT检查结果:脑挫裂伤并发颅内血肿54例,脑挫裂伤27例,颅内血肿19例。其中对72例患者在入院后采取了手术治疗,对28例患者采取了保守。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依据是否生存分为观察组(死亡,32例)与对照组(生存,68例)两组,对比患者在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采取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χ2或t进行组间对比验证;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研究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中,死亡32例(32%);两组患者在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对比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出现二次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对比(x-±s)

3.讨论

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二次脑损伤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造成损伤的根本原因、损伤位置与范围、合并伤病、救治时效性等无法控制的因素之外,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因素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二次损伤属于是继发性脑损伤范围内的一种现象[2]。

原发性脑损伤会导致人体的脑部血液自动调控功能受损,脑部血液流量以及血压的相关性几乎发展为线性关系,脑部血液流量直接受控于血压的改变,这时血压变化将会对患者脑部的血液流动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在出现颅脑损伤之后人体脑组织及全身均将会出现炎症反应现象,进而会导致出现大规模的内源性致热源,造成人体温度的异常上升,同时还可能会同时存在有中枢性高烧现象。体温的升高会造成人体代谢负荷的增大,谷氨酸兴奋毒性也将持续上升,一氧化氮表达上升,血脑屏障遭受损毁,颅内压力上升,进而将会更加加剧人体脑部的损伤[3]。

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常常会用到甘露醇高渗利尿剂,由此将会导致患者隐性失水现象加重,饮水受到限制,并且下丘脑损伤渗透压感受器、渴中枢性功能将会受限,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降低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升高均会造成中枢性高钠血症的出现,其会进一步造成患者脑细胞严重脱水、收缩,细胞膜电位也将出现变化,造成患者出现谵妄、意识模糊等现象,若脑组织皱缩现象持续加重,还会造成脑静脉发生破损、出血等症状[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钠水平平均为(157.66±18.79)mol/L,明显超过对照组的(141.51±14.28)mol/L。应引起关注的是,存在严重颅脑损伤血钠水平较高的患者对于口渴感受无法自述,这时如果对于患者所存在的高钠情况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势必会造成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在临床上较易被误认为是原本脑损伤症状的进一步加剧,而致使对脱水量与激素药物应用量的不断增加,因而,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还必须要切实开展好针对患者病情的密切监测,及时掌握有关血钠等电解质的实际状况,再出现不良反映的第一时间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加强对患者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的关注度,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黄海常.重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10):158.

[2]王波定,王洪财,朱坤灿,等.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延续与完善:二次脑损伤模型[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4):426-429.

[3]朱坤灿,王洪财,马延斌,等.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1):66-70.

[4]王建伟.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二次脑损伤的相关因素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