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调整中的FDI模式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4

中国战略调整中的FDI模式选择

杨智璇班允浩

杨智璇YangZhixuan;班允浩BanYunhao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院,大连116025)

(SchoolofInvestmentandProjectManagement,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SchoolofQuantitativeEconomics,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

摘要: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企业应把握机遇,调整FDI战略,利用发达国家缩减对外投资的机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FDI模式选择对于我国企业顺利开展对外投资活动至关重要,其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文中分析了影响FDI模式选择的因素,对于我国企业FDI模式选择提出了建议。

Abstract:Facingworldwidefinancialcrisisandeconomicrecession,developedcountrieshavereducedtheforeigninvestment.Chineseenterprisesshouldgraspopportunity,adjusttheFDIstrategy,takeadvantageoftheopportunity,andincreaseforeigninvestment.FDIpatternchoiceisvitaltoChineseenterprisestodevelopforeigninvestment,whichisinfluencedbyinternalandexteriorfactors.ThisarticleanalyzesthefactorsthataffectedFDIpatternchoice,findsouttheoptimalpatterninthedifferentsituationthroughconstructingtheFDIpatternpreferencemodel,andputsforwardproposalsofFDIpatternchoicetoChineseenterprises.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FDI);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最优模式

Keywords:FDI;greenfieldinvestments;internationalmergersandacquisitions;optimalpattern

中图分类号:F120·4;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142-04

0引言

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经济动荡。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在紧缩国内投资的同时,大幅减少对外直接投资额度。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资金抽离速度加快,数额增加。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较大,包括外贸、纺织、服装、航运等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原有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明显减少。海关总署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出口名义增长率为21%,实际增长率仅为8.5%。然而,危机也预示着机遇。中国应调整对外投资战略,利用发达国家紧缩对外投资的机会,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FDI(对外直接投资),调整针对原有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模式。

FDI模式主要分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其两者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各自的优势和缺陷,通过表1就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1-3]。

因此,当考虑选择FDI模式时,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程度,力求发挥其优势,弥补其缺陷。

1影响FDI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1.1外部因素

1.1.1东道国政府效率及法规因素

一国政府如办事效率低下,官僚化问题严重,以迅速进入市场为直接目标的跨国公司不会采用绿地投资的形式[4]。因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相比,其市场进入的时限较长,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如东道国政府效率不高,这一过程势必大大加长,跨国公司可能会因此无法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贻误了最佳的投资时机。

目前,各个国家和政府都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鼓励外国资本流入,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但某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和中东欧的转轨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民族产业免受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冲击,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从投资行业、进入模式以及控股份额等方面加以限制。此类国家对于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有所顾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绿地投资反而在时限上短于并购[5]。

1.1.2东道国市场状况

跨国公司在考虑以何种FDI模式进入东道国前,都会充分了解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状况。如一国市场中企业数量较多,企业间竞争激烈,则该市场趋于完全竞争状态,各企业的利润趋于均衡。此时,在不存在产品差异的前提下,该市场的进入壁垒较坚固,绿地投资增加了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使得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变得不利。

在产品无差异的前提下,市场有效需求的大小是潜在进入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市场上某种产品供给过多,而有效需求较小,存在着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则跨国公司不会选择绿地投资进入目标市场;相反,并购不会影响市场的集中度,可以确保投资者拥有初始市场份额和可观的市场力量。相比于绿地投资,并购降低了市场中的竞争强度,因此可以说并购适合竞争激烈的行业。

1.1.3目标行业及目标企业状况

如目标行业内劳动生产率较低,行业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的现象,其现有资产与跨国公司是不相容的,则其对于并购者的并购吸引力较小,对绿地投资的吸引力较大。反之,如果行业内存在较多的优良资产,并购者的选择机会就会更多,容易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

目标企业状况主要指企业的技术状况。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如果与目标企业的技术水平相似或差异不大时,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并购进入,因为并购进入后的适应成本相对较小,其只需对原有企业的产品进行必要的调整,而对于生产程序的调整是很细微的。一般来讲,并购进入是比较适宜的,只有在较高的适应调整成本时,绿地投资才有利。

1.1.4地域文化差异

由于母国与东道国在地域上的距离及东西方传统文化不同,跨国公司在选择FDI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地域文化与母国的差异。地域文化差异越大,采用并购进入的可能性就越小,母国与东道国较大的文化差异将促使企业采取绿地投资模式。文化差异越大,并购方式可能引起的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就越大[3][6]。

1.2内部因素

1.2.1跨国公司的技术状况

跨国公司在选择FDI模式时,不仅要考虑目标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必须合理准确的评估自身的技术状况以及双方技术差异和技术兼容度的影响作用,即跨国公司与目标企业的技术差异较小,兼容度较强时,其并购进入后所发生的适应成本较少,此时并购是有利的[2][7]。反之,绿地投资会比较有利。

1.2.2跨国公司的可转移资源

跨国公司的可转移资源主要指可转移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方面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这些可转移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优秀的管理资源、融资的便利性及企业在国际上的商誉等。当跨国公司选择绿地进入东道国时,先进的管理资源可以保证新设企业良性发展;融资的便利性可以为企业节约高额的融资成本,从而减少新建成本;如果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认知度,那么这会有利于新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使其迅速占领市场。因此可转移资源比较丰富的企业是乐于使用绿地投资模式的。

1.2.3企业研发实力

如跨国公司以绿地投资方式进入东道国,其必须为了解当地市场,获取市场信息,研究市场机会付出较高的研发成本[2]。企业研发投入越大,研发能力越强,其新建企业的研发成本就越低,具有高研发能力的企业倾向于绿地投资。

2中国企业FDI进入方式选择

2.1中国企业FDI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方式选择

在危机面前,中国企业应把握机遇,利用发达国家大量资金撤出发展中国家的机会,调整对外投资战略,选择最优的FDI模式,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FDI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模式80%为绿地投资,主要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发达,竞争程度不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绿地投资可以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加市场产品的供给;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房地产市场欠发达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也为在当地进行绿地投资带来了困难。

应考虑影响在发展中国家FDI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一方面考虑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自身因素,由于大多数投向发展中国家的FDI都属于国内的成熟产业,其生产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系统化,这与技术相对落后的东道国产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从中国企业的历史沿革来考虑,由于至今中国的FDI进入方式有80%为绿地投资,一般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的经历和经验,企业很难对被并购后的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这对于中国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是个不利因素。但有时这一点不利可以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成功并购案例,借鉴其成功经营运作的经验,加以弥补。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东道国的因素。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较晚,民主化进程比较缓慢,其政府官僚化现象比较严重,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也不高,这对中国企业在当地新建企业进行绿地投资有一定影响,会延长企业的新建进程,延缓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1]。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个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外资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各国政府也颁布了许多法令,鼓励外国企业对本国直接投资,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进一步放开了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的诸多限制,这为外企跨国并购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

从资源可获取程度来考虑,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但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欠发达的房地产市场以及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为在当地进行绿地投资带来了困难。基于这点,中国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并购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

在地域文化差异上,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特点。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地理距离较短,有的甚至与中国领土接壤,同时在文化上又同属大中华文化圈,与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往来和联系,可以说,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地域文化上的差距较小,中国企业以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些国家,可以避免较高的企业整合成本和其他额外的交易成本。而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在地域上距离中国较远,且在社会、宗教、风俗传统等文化传承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企业选择并购这些国家的企业,将付出较高的文化整合成本和额外的市场开发成本,因此,从地域文化差异上考虑,中国企业应选择绿地投资方式进入非洲与拉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企业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水平相比,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占有优势,企业产品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选择并购高技术的当地企业;发展中国家也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产业,如古巴的雪茄制造业、马来西亚的橡胶业和泰国的水果业等。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比较优良的目标资产;因此,中国企业应提高以并购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尤其是在当地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且产品比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也是世界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2.2中国企业FDI进入转轨国家的方式选择

这里的转轨国家主要指中东欧的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比较发达,其国内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技术水接近,有些企业的生产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优于中国企业。

首先考虑转轨国家方面的因素。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统制时间较长,转轨国家的政府工作存在低效性和官僚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是不利的。转轨国家前身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国际直接投资往来。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陆续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与发达国家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各国政府加快了私有化进程,同时,为了吸引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对外资并购当地企业的限制也有所放松。

转轨国家的市场正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目前,其国内市场经济不完善,市场不够发达,竞争也不十分激烈,绿地投资进入增加了市场内企业的数量,增加了市场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是有利的。

这些国家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中国企业比较接近,尤其是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及化工等重工业的生产技术较高,对于这样的企业,并购后的适应成本相对较小,此时,并购变得有利。一般来讲,转轨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失衡,轻工业不十分发达,技术水平较低,而中国的轻工业发展较快,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此时,并购当地轻工业制造企业,不仅会发生产品调整成本,还要负担因生产程序调整而发生的成本,无疑,此时的适应成本相对较大,绿地投资变得有利。

转轨国家内资源的可获取程度有所不同。比如,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有色金属、金属、钾盐、食盐、磷石、磷钙石、金刚石等。煤储量占原苏联的70%,西伯利亚有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仅次于波斯湾)。原苏联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境内。且俄境内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备,国内运输也比较发达。相反,像波兰、匈牙利、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的自然资源却十分有限,外国企业在当地新建企业所需付出的原材料及燃料动力获取成本就会较高,从而使绿地投资变得不利。

地域文化差异上,中东欧与中国距离较远,且文化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企业并购当地的企业后会发生较高的文化整合成本,这对于并购来说是不利的。俄罗斯虽然与中国接壤,但因为其地域广阔,且其远东地区的领土相对比较落后,可以说,俄罗斯终究还是一个欧洲国家,其与中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明显的,这是不利于中国企业并购俄罗斯企业的因素之一。

因此,针对于转轨国家的进入方式,中国企业在继续条件适合的转轨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同时,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转轨国家当地的相对低技术、高边际成本的企业的并购进入。

2.3中国企业FDI进入发达国家的方式选择

发达国家拥有一些有利于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高度民主化,其政府的办事效率相对较高,外国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新建企业所需的手续和审批过程,从而迅速进入市场。从资源的可获取程度来看,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且国内有较充足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同时,其国内的基础设施发达,运输相当便利,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十分发达,这些都有利于新建企业降低其新建成本。由于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后的适应成本会相对较高,此时中国企业以并购投资进入是不利的。同时,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地域上的距离以及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跨国并购的成本增加,相比较而言,绿地投资是比较有利的。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存在利于跨国并购的因素。发达国家经济开放程度高,有关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外资企业可以在规范完善的法律环境中进行并购。同时,发达国家行业内有很多可供并购的优良资产,其国内企业的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这对于某些中国企业是很具有吸引力的,目前,有关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案例中,相当一部分是出于获取优良无形资产(包括较高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的目的。

中国企业FDI进入发达国家,应利用其遭受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衰退的机会,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的FDI力度。应以绿地投资进入为主,某些以学习型投资为目的的企业可以尝试并购东道国当地与母公司技术水平接近或差异度较小的企业。

3结论与启示

FDI进入方式的选择是由东道国经济政治环境与跨国公司自身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跨国公司通过FDI进入东道国时,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之间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博弈均衡的出现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而诸多因素的存在影响了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从而最终影响进入方式的选择结果。由FDI进入方式选择模型,可以推导出,适应成本、市场调研成本、新建成本以及并购价格等变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跨国公司FDI进入方式的选择结果,而由于东道国具体情况的不同,这些变量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进入方式的选择结果也是不同的。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考虑东道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性,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FDI进入方式。

————————————

参考文献:

[1]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2]ElissavetChLykogianni.2003:OptimalModeofForeignMarketEntry:theEffectofR&DExpendituresandInnovationSpillovers,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23-27.

[3]R.MudambiandSMMudambi.2006:persificationandmarketentrychoicesinthecontext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1135-55.

[4]KlausMeyerandSaulEstrin.1999;EntryModeChoiceinEmergingMarkets:Greenfield,Acquisition,andBrownfield,CenterforEastEuropeanStudiesCopenhagen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s.

[5]KlausEMeyer.2003:ForeignInvestor’sEntryStrategiesandSub-nationalInstitutionsinEmergingMarkets,DRCWorkingPaper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EmergingMarkets.

[6]RobertKonopaskeaandSteveWerneraandKentENeupert.2003:Entrymodestrategyandperformance:theroleofFDIstaffing,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55759-770.

[7]SandyKyaw.2008:ForeignDirectInvestmenttoDevelopingCountriesintheGlobalisedWorld,PaperPresentedattheDSAConference.

作者简介:杨智璇(1980-),女,辽宁大连人,博士,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