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扫描对腹膜腔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价值

/ 2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腹膜腔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价值

辛夫彩刘贤志张玉玉王杰秦泗勇

辛夫彩刘贤志张玉玉王杰秦泗勇(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影像科276808)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062-03

腹膜腔是腹膜壁层和脏层在腹腔内相互连接、融合形成的腔隙,腹膜腔与腹腔在解剖学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腹膜腔是腹腔的一部分,而腹腔内所有的脏器均位于腹膜腔之外。腹膜腔的病变并不多见,国内报道不多,国外多为个案报道,但近年来随着CT、MRI和超声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腹膜腔病变的发现越来越多。笔者收集2005-2011年间经我院诊治且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腹膜腔囊性病变共32例进行回顾性的全面分析,旨在探讨其CT影像学,并与病理对照从而提高对本病的CT表现的正确诊断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46岁。12例经穿刺活检、20例手术。

1.2影像检查方法30例均有资料完整的CT影像资料,其中24例均有系列影像资料。CT机为西门子16层螺旋CT(CTSomatomEmotion16)。扫描条件为300mA,120kV,矩阵512×512,层厚3mm,窗宽250HU,窗水平50HU,25例作了增强前后扫描,7例仅作平扫。记录下病灶在MSCT的形态及范围、分布及部位、密度、内部结构,边缘特征等,并通过MPR重建对病灶进行进一步分析。增强扫描为两期,对比剂为欧乃派克或优维显100mL团注,扫描延时时间分别为25s、60s。

1.3分析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以上医师仔细分析32例腹膜腔囊性病变的各种征象,并加以总结、分析,然后同普外科及病理科医师将12例穿刺活检、20例手术的腹膜腔囊性病变CT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探讨其CT影像学特征及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2结果

2.1腹膜腔囊性病变的分类32例腹膜腔囊性病变中,单纯性浆液或黏液性囊肿5例,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8例,肠系膜囊肿5例,腹膜腔假性黏液瘤3例,腹膜腔间皮瘤3例,腹膜腔淋巴管瘤4例,腹膜腔脓肿4例。

2.2腹膜腔囊性病变的发病部位32例腹膜腔囊性病灶,其中发生在上腹膜腔的有19例,小网膜囊的3例,下腹膜腔6例,盆部腹膜腔4例。

2.3影像学表现腹膜腔囊性病变均有薄壁、水样密度的特点,腹膜腔间隙里单纯的浆液性囊肿,CT表现为清晰水样均匀密度的囊性包块,有时包膜上可见到纤细的滋养血管(图1)。发生在网膜和系膜上的浆液性或黏液性囊性肿瘤,其形态可随胃肠道的蠕动而改变,呈蔓藤飘浮状(图2)。黏液性的囊腺瘤或囊腺癌,囊壁有不均匀增厚,或在囊肿内有结节(图3)。肠系膜囊肿可见与肠系膜根部相连。腹膜腔假性黏液瘤在肝脏间隙和结肠下间隙见分隔状囊状包块。腹膜腔囊性间皮瘤,壁厚有强化(图4)。

3讨论

3.1腹膜腔囊性病变的CT特征腹膜腔间隙里单纯囊肿,CT表现为边界清晰水样均匀密度的囊性包块,包膜可有轻度强化或见到纤细的滋养血管,而黏液囊腺瘤或黏液囊腺癌表现囊壁不均匀增厚,囊壁有强化的结节。在网膜和系膜上的囊性病变,其形态可随胃肠道的蠕动而改变。生长在胃、肝、间隙和胃、脾间隙内的囊性病变,其外形和境界受周围邻近组织结构的限制而不同,且有一定的张力感[1]。肠系膜囊肿常见于小肠系膜根部,有一定的活动度,位置可有变化。若黏液囊性肿瘤破裂,黏液流入腹膜腔时,会形成腹膜腔假性黏液瘤。典型的腹膜腔假性黏液瘤CT可见肝、脾周边波浪样或扇贝状水样密度影,黏液也可在盆腔和结肠下间隙积聚[2-4]。腹膜腔间皮瘤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可为实性、囊性和囊实性。发生在网膜和系膜上的间皮瘤,可见网膜和系膜收缩、僵硬。腹膜腔淋巴管瘤多为胃脾肾及肠腔等脏器、系膜和网膜上的淋巴管堵塞、炎症而引起。腹膜腔脓肿CT可发现在手术区域囊性包块,壁厚,环形强化。发现手术区域脓肿后,应进一步CT检查胃肝隐窝、胃脾隐窝、脾肾隐窝、肝肾隐窝、直肠子宫(直肠膀胱)隐窝以及结肠旁沟等处,寻找位于腹膜腔较低部位可能存在的脓肿[5]。

3.2腹膜腔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腹膜腔囊性病变需与腹腔脏器和腹膜后腔的囊性病变相鉴别,如胰腺、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卵巢、阑尾等器官的囊性病变相鉴别[6]。肝、脾、胰、肾等实质脏器位于包膜下的囊性病变和卵巢、阑尾的囊性病变可根据临床病史和CT的多平面重建图像鉴别。杨学华等[7]用腹膜腔碘水造影来显示腹膜腔和腹膜腔病变,但此法系创伤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且易引来腹膜腔广泛的粘连。腹膜腔囊性病变不主张采用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抽液,但是保守治疗无效的腹膜腔脓肿的穿刺、抽脓、外置引流管是治疗腹膜腔脓肿的好办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腹膜腔囊性病变CT诊断的临床意义原发的腹膜腔囊性病变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除病灶较大时挤压周围脏器而偶有腹部不适,多数在体检、或超声、CT检查时偶然发现。但腹膜腔囊性病变除血肿和单纯的浆液性病灶外都是恶性或低度恶性的病变,都需要手术或放、化疗,尤以黏液性肿瘤在手术时弄破包膜,黏液流入腹膜腔,会形成难以治疗的腹膜腔假性黏液瘤,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术前正确的诊断可提醒外科医师了解病灶的性质、部位、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器官、组织结构的关系,指导医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以完整地切除肿瘤。

图1网膜囊浆液性囊肿。CT增强扫描,见小网膜囊内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囊性包块,囊壁可见纤细的滋养血管。

图2腹膜腔黏液瘤。CT增强示上腹膜腔不规则囊性包块呈蔓藤飘浮状。

图3胃网膜黏液性囊腺癌。CT增强扫描网膜不规则囊实性肿块,部分呈结节样强化。

图4假性黏液瘤。CT平扫示结肠下间隙一分隔的巨大囊性包块。

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主编.腹部CT诊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56.

[2]朱莉莉,庄奇新,王纪龙,等.腹膜腔囊性病灶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7,16(3):228229.

[3]GiovanniC,RiccardoV,GraziaEM,eta1.LaparoscopicTreatmentofanOmentalCyst:a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SurgLaparoscEndoscPercutanTech,2005,15(1):33—35.

[4]PisanoG,ErdasE,ParodoG,eta1.AcuteAbdomenDuetoRuptureofMesentericCysts.ObservationsonaClinicalCase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MinervaChir,2004,59(4):405411.

[5]王纪龙,庄奇新,顾一峰,等.腹膜腔脓肿的CT诊断和介入治疗[J].中国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2(3):265—267.

[6]郑祥武,吴恩福,殷微微,等.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60—61.

[7]杨学华,李荫太,高剑波,等.CT腹膜腔造影对腹膜转移瘤诊断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4):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