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和途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和途径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方久香

岳阳县荣家湾镇社区卫生服务站414100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途径以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经腹子宫次全/全切除术、研究组4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临床护理并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比经腹切除或次全切除术疗效更佳,辅以临床护理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方式;途径;围手术期护理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临床用于治疗此病的手术方法主要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传统开腹手术等,途径也有经腹、经阴道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肌瘤分布位置、数量、大小、患者经济状况、身体条件、生育需求等方面为其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与途径。本文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试探究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途径以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平均(46.02±13.17)岁。研究组:年龄最小33岁,最大57岁,平均(45.98±13.2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之间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术前液基细胞学、彩超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子宫肌瘤;②无手术禁忌症;③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同意[1]。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其他器官存在合并症;②存在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③存在精神类疾病或智力障碍[2]。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采取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采取经腹子宫全切除术。研究组全部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麻醉后于患者脐下穿刺,建立气腹与操作孔,置入腹腔镜等手术器械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操作。两组均采取临床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术前

任何一种术式都可为不了解手术方法的患者带来恐惧,为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临床应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手术目的、方法、效果,消除其负性情绪。同时,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如血尿常规等辅助检查、手术区域消毒备皮、肠道准备,等等,确保患者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若患者检查结果异常则应酌情择期手术。

(2)术后

首先,应根据手术与麻醉方式为患者取适宜体位,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全麻者去枕平卧并使头侧偏,垫高一侧肩胸,以促进气道分泌物流出,避免误吸或吸入性肺炎发生。其次,应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与切口状况,给予氧气吸入,观察患者面色、腹部体征,以免发生内出血、休克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此外,对于术后疼痛,可以通过使用镇痛药、采取舒适体位、按摩等方式来减轻疼痛。一般而言,术后1~2日可恢复肛门排气功能,若2日后仍未排气可为其采取肌注新斯的明、按摩、热敷腹部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中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评估,该量表包含社会职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生理功能等维度,评分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优劣呈正相关联系[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检验t值。P<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治疗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2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

3讨论

子宫肌瘤手术有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手术等术式,其手术途径有经阴道、经腹等、经腹腔镜等,可谓是种类繁多。本文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选择了经腹子宫次全/全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术法并同样采取了临床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准备、术前健康教育、术后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而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协同综合护理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取得更好的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当然,采取两种术法的患者在护理上还是存在着不同侧重点的,例如:腹腔镜手术带来的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患者除了观察生命体征还应该关注其伤口变化,不可因伤口小而忽视,患者主诉与不适表现也要细致观察,及时预防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发生。而子宫次全/全切除术患者通常腹部切口较大、疼痛明显,护理人员应对其切口部分渗血状况给予仔细观察,为患者取舒适体位,适时服用止痛药,并尽早进行早期活动[4-6]。

结语:

不同术式患者存在不同护理着重点,临床应根据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的术式与途径来进行个体化护理,以确保患者的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廖慧.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8):118-119.

[2]王春丹.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探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4):127+129.

[3]郝爽.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03):175-176.

[4]白欣.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和途径的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216-217.

[5]吴秀婷.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176-177.

[6]陈庆生,刘海霞,王唐清.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4):486-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