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

刘轶佞

湖南大学医院口腔科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炎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100例,对患者在治疗前的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和探诊出血(BOP)与治疗后的3个月的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和探诊出血(BOP)进行比对,并且检查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的血脂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采用牙周炎基础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和探诊出血(BOP)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改善效果显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探诊出血和探诊深度以及牙周附着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血脂。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高血脂;血脂水平

慢性牙周炎是较为常见的牙周炎的一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在患病早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治疗时,患者的症状已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对牙齿的有效治疗[1]。大多数牙周炎患者同时伴有高血脂,在血脂过高的情况下,累及冠心病的发生[2]。所以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治疗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为了探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症状,并无其他症状。排除妊娠期妇女患者;排除在30天内接受过外科手术的患者;排除在半年内有牙周治疗史以及半年内使用抗生素治疗史或者使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史的患者;排除在研究期间患者发生全身感染性疾病。排除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患者中女性44例,男性56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3.6±5.5)岁。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给予口腔卫生指导,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患者的牙齿上进行洁治治疗以及抛光处理,同时对患者牙龈下的根面进行刮治和根面平整。行刮治治疗和根面平整要用4次才能处理妥当,每次治疗间隔一个星期。在治疗的同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口腔卫生防御工作,敦促患者做好口腔卫生。6个星期后进行复查,同时给予牙周的维护治疗,给予患者预防性洁治以及强化口腔卫生。

1.3观察项目

观察牙周炎基础治疗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后治疗3个月后的血脂水平(需抽取患者晨起时的空腹静脉血液),血脂观察范围包括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观察患者治疗前的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和探诊出血(BOP),患者治疗后的3个月的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和探诊出血(BOP)。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²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较

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升高,对患者来说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3]。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证实,牙周炎的患病率与血脂水平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4]。当前,牙周炎影响血脂水平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但是牙周炎跟革兰阴性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依照不同的感染程度,细菌入侵牙周组织也不尽相同,由于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能有效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的炎症因子加倍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在血清中炎症因子增多,而炎症因子可以影响其他细胞因子,从而改变了血脂的代谢[5],导致血脂中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清除减少以及血脂中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合成增多,引发血脂水平上升[6]。

本次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100例,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采用牙周炎基础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变化情况和探诊出血(BOP)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改善效果显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7]。说明对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缓解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症,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对伴高血脂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8]。

总之,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探诊出血和探诊深度以及牙周附着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血脂。

参考文献:

[1]徐黎.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3):268-268.

[2]付永伟,李向新,龚永庆等.牙周治疗对中度和重度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4):556-55.

[3]周于翔.牙周基础治疗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04(8):36-38..

[4]黄超永.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牙周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4):41-42.

[5]孙健.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7):925-926..

[6]周爽英,段晋瑜,欧阳翔英等.牙周基础治疗降低高血脂伴牙周炎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血脂水平[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z1):6-10..

[7]刘萍,曾诚,周淑美等.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4):3017-3018..

[8]李蓬,和璐,沙月琴等.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牙周状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