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汤治栋

盘县石桥镇林业站汤治栋

摘要: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与粮食所需量增加。因土地的不断减少,特别是农业耕地的减少,形成了严峻的形势。

一部分耕地被工业占用,导致耕地资源受到多样化的破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充分的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在石漠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的贵州。文章结合实际对如何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退耕还林;问题;建议前言近年来,由于进行毁林开荒,乱占滥用林地,致使林地大量流失,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接踵而来的便是水灾、风灾和沙害等自然灾害,直接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森林资源,坚决制止一切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等行为。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工程建设任务重,要求时间紧,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大多数项目区都是在先施工后规划或边实施边规划的情况下完成的,难免出现工程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科学等问题。

1.2服务不够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全面铺开后,针对退耕农户的技术、政策等培训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抚育管理,技术措施缺乏了解,群众致富增收手段不多,退耕还林科教含量不高,后劲不足。

1.3后续管理困难一是农村能源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能源的需求,群众生活燃料仍然以割草砍柴为主,给封山护林带来难度。二是林业站及护林人员报酬不落实,队伍不稳定,管护难到位。一部分林业工作站没有纳入地方财政开支,基层工作人员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不能有效地发挥林业站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1.4宣传引导力度不够退耕农户对补助期满后“吃什么”心存惶惑。退耕还林针对的就是水土容易流失的边远山区山坡耕地,这些地区经济落后,农民传统意识浓厚,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农户除留少量菜园地以外,其余土地几乎退完。绝大部分属于生态林,而在退耕还林地区,同时也是林木禁伐区。

2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宣传工作力度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复杂的系统工整,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工程。广泛开展思想发动和政策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茂密的森林,才能保护生态平衡的相对稳定,才不至于有水土流失、土地贫瘠、肥力下降,才能远离干旱、冰雹、洪水、霜冻等自然灾害,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而积极的投入到退耕还林这项生态工程的建设中来。

3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造林验收合格后,、由林业部门统一发放林权证,以明晰产权,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签订管护责任制状,并允许经营者继承、转让和赠予,充分保证经营者的受益权和使用权4依靠林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成果对退耕还林地块,要依靠林业科学科技技术,根据退浅议如何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耕地的不同立地条件栽植不同的树种,造林才能质量高、生长好。大力营造混交林,进一步提高林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能。根据实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的长期发展。

5严格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全面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全过程的监督每年由林业局组成退耕还林验收小组对退耕还林成果进行全面细致的验收。造林成活率、面积必须真实,实事求是,并建立完整的内业档案,严明奖惩制度,图、表、卡、册等配备齐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退耕还林电子管理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并依此作为发放补贴资金的依据,并上报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办公室,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减少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的发生,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有序的进行。

6强化管护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完成好我省的退耕还林工作,进一步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6.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做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开发工作,采取集中使用资金,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发产业项目,在农村能源建设、森林培育、后续产业建设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质量保证、检查验收制度。加快生态环境改善步伐,努力做到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做到农民减种不减收,解决好因退耕还林而出现的耕地面积减少、收入减少的实际问题,使退耕还林工程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小康工程。

6.2退耕还林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区别对待,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根据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条件,科学合理的制定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全面确定工程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还林标准,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6.3实施退耕还林,要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农民认识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增力口农民种植收入的必然选择,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使退耕还林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通过几年来我省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工作实践经验,充分说明此项工作开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立足长远,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农民的增收致富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真抓实干,把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为农民致富的富民工程,环境建设的生态工程,为我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根据贵州省的情况,治理水土流失,加快退耕还林的工程是紧急的任务。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营造绿色屏障。在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林草结合种植,用畜牧业与草业结合的方法来治理贵州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生态农业建设。

参考文献:[1]苏维词.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29-33.[2]李哲敏,高春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初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