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35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35例分析

陈珺汝1王强2陈淑芬2

陈珺汝1王强2陈淑芬2

(1遵义医学院,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10172)

(2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51017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0例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同对照组相同的营养支持基础上合并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身高132±79cm,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9cm;观察组生长速度11.67±2.89cm/年,明显优于对照组3.22±1.08cm/年,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龄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36-02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shonstature)无明确病因,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对患者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严重,临床上认为在环境相似的情况下,低于正常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人群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的矮小都是特发性矮小症,此类患者如不进行有效的干预,都不会达到正常人的身高[1]。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35例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0例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6-17岁,平均年龄12.76±9.6岁,身高110-135cm,平均身高118±68cm,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17岁,平均13.42±2.6岁,身高118-132cm,平均119±69cm,骨龄7.64±2.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16岁,平均12.23±2.26岁,身高128-135cm,平均121±68cm,骨龄7.67.2±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0.1-0.13U/(kg?d),疗程6-12个月。

1.3观察指标患者每个月到医院检查记录身高、体重的同时取血检测肝、肾功能,腹部B超、血、尿常规、骨龄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后身高132±79cm,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9cm;观察组生长速度11.67±2.89cm/年,明显优于对照组3.22±1.08cm/年,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龄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cm,年)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肢痛、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青春期提前等情况,其中观察组中出现1例患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患者注射部位红肿,停药后患者自行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特征是患儿除生长迟缓外无其他异于正常儿童[2],但其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患儿血清IGF-1水平较正常儿童低[3],或者患儿血清GH结合蛋白下降,导致GH敏感性降低[4]。矮身材给患儿带来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自信心受损、同伴的疏远等。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目的是改善患儿的最终身高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信心。而具有生长激素样作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具有抑制糖原消耗、加速脂肪代谢并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患儿生长和发育的目的,目前该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5]。笔者通过对35例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在进行营养支持基础上合并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132±79cm,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9cm;观察组生长速度11.67±2.89cm/年,明显优于对照组3.22±1.08cm/年,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龄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治疗效果好;治疗期间,患儿未出现肢痛、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青春期提前等情况,其中观察组中出现1例患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患者注射部位红肿,停药后患者自行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不良反应少。其他学者[6]对30例儿童特发性矮小症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其结果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正秋,刘康香,马步军,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60例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31.

[2]苏成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50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8):1051-1052.

[3]中华医学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诊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4]黄晓萍,王伟.儿童特发性矮小治疗新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5):438-441.

[5]项蓉,彭涛.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中后期特发性矮小症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7):547.

[6]付淑芳,霍朝华.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30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3(21):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