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付洪超

/ 2

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付洪超

付洪超马海英

博兴县湖滨镇中心卫生院山东博兴256500

【摘要】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减少毒副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不管是医疗产业的规模还是医疗技术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给患者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临床中药学是在中药基本理论与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临床中药的应用安全、有效,主要是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的需要,对中药加工及调配进行科学地指导。中药分析是通过现代技术方法,分析中药各组分内容的操作方法。加强中药分析的应用力度,将其切实在临床中药学中进行应用,能够显著推动中药学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对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分析;临床中药学;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的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来治疗疾病,临床中药学的概念应运而行。临床中药学指的是以临床中药应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型的科学,关键内容是对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科学控制,以达到减少中药治疗不良反应、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的目标。详细地来讲,临床中药学就是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中医药理论,对中医药安全使用原则、评价中药多成分作用等进行研究的科学。对于临床中药学来说,将中药分析进行引入与应用,要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中药内的各类组分,以不断促进临床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药物的有效、合理应用。本研究围绕着中药学,就中药分析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1临床中药学的概述

1.1分析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必要性

发展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对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应用,不断促进中药应用与临床治疗相互融合,以不断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技术,与中药治疗相关的作用机制进行融合,从而使得中药治疗不断趋于合理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具体来讲,对临床中药学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发展,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低不同中药间的不良反应,不断提升中药治疗的效果,以减少药品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还能避免发生药源性疾病问题,意义重大。

1.2临床中药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中药学是基于中医药理论所产生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临床中药的使用规律,包括临床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①中药防治疑难病症的研究;②中药药性理论及其资源的研究;③中药本草及文献研究;④中药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以及中药药源性疾病研究。

1.3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意义

在我国的传统中医学中,中药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最主要的工具,然而由于中药的品种非常多、药性复杂,对于药物的配伍相当重视。因此要想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来进行疾病的治疗就必须要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临床中药学就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中药的临床应用的学科,该学科能够推动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向临床医师传播中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并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中药学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治疗作为简、便、廉、验的一种质量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因此对临床医师以及药师的中药应用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1]。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临床中药的使用也相当重视,并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指导临床中药和中成药的使用。因此,研究临床中药学对于提高医生、药师的中药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和中药学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中药分析及相关技术的概述

中药分析是发展现代化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的中药行业及相关学科发展速度很快,这种趋势就带动了中药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很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中药行业的现代化的发展。

2.1中药色谱分析方法的概述

近年来,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检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等,依据检测器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紫外、氮化学发光、电雾式等几种类型。上述这些检测方法在中药分析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凭借其分离分析技术的优势,在其他检测方法中脱颖而出,在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面应用十分普遍。此外,当前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分析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2.2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概述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指的是在DNA指纹图谱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概念,借助这一概念可针对药材种属实施鉴定,这是中药信息表达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广泛应用在植物分类及品质研究方面[2]。中药的特点为:成分复杂、多变,对于中药来讲,不管是哪种单一的活性成分,都不能完全地反映出中药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而指纹图谱的出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3基因芯片技术的概述

对于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是通过组分分析技术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等。其中,基因芯片是当前比较最常见的主流组学分析技术,借助该技术能够有效发现中药中新的有效成分。

3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当前随着中药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其在临床中药学研究中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从目前的临床中药学发展情况来看,HPCE法在临床中应用的比较多,我国学者许平波使用该方法,测定了川芎注射液中川芎嗪的含量;居玲玲等则应用固相萃取HPLC法对六味地黄方中莫罗苷与马钱素的血药浓度及配伍变化进行了研究[3]。总的来讲,当前中药分析相关的技术、方法在中药学的很多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质量控制、中药物质基础、中药药效研究等等,并在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4分析当前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范围是很广泛的,主要包括中药成分分析、中药疗效分析、中药治疗机制分析等等,主要特点为鲜明的广泛性、复杂性。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例如药理学、药物分析、流行病学、生物学、毒理学等等,在临床中药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正确的依据[4]。面对当前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临床中药学发展一定要从如下的方面进行研究:中药药效、中药毒副作用、中药可能的不良反应等等,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实际要求有所提升,只有不断加强和有关学科的融合,才能保障中药学研究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临床中有关人员必须全面提高对中药分析技术的重视与应用,以现有的几类中药分析技术为基础,并结合临床中药学实际需求进行研究,不断加强中药分析技术在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基础组分等领域的研究应用,从而使我国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文渊,王津慧,徐达宇,杨仕兵,热增才旦,童丽.转化医学与临床中药学课程群建设[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5(11):108-110.

[2]王艺蓉.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58.

[3]王丹丹,张虹.循证药学对医院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的指导作用[J].中国医院,2016,20(03):68-70.

[4]张冰,吴嘉瑞,林志健.高等教育临床中药学科建设体会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8):141-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