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自由体位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贾淑兰

贾淑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第二产程中采取不同体位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及第二产程体位。结果各项指标对比中自由体位明显优于传统常规体位。结论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妇第二产程体位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09-02

分娩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和胎盘娩出的全过程,分为宫颈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三个产程。第2产程即胎儿娩出期,主要是指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经阴道娩出的过程。这个时期产妇宫缩强度增加,疼痛感增强,可能会出现第二产程延长等问题,进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因此,缩短第二产程,保障胎儿安全,降低产妇疼痛感,提高分娩满意度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1]。在没有自然分娩禁忌症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分娩体位缩短第二产程,对降低母婴的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对初产妇分娩采取了自由体位及传统常规体位,现将两组体位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26例,年龄23岁~34岁,孕周37-40周,随机分成自由体位组60例和传统常规体位组66例。产前检查显示,胎儿氧储备好,骨盆内外测量无异常,头先露,无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宫缩乏力,产前做B超预测体重约2500-3500g,产力正常,产妇对自然分娩有信心。

1.2方法

1.2.1传统常规体位仰卧膀胱截石位:此体位有利于显示手术视野,方便助产士接产操作及突发情况抢救,但这种分娩体位的局限性在于,骶尾关节很难扩张,骨盆空间相对狭窄,胎头下降阻力较大,不能充分运用胎儿重力,容易消耗产妇体力,引起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仰卧位促使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产妇血液循环受阻,循环血量降低,胎盘供血减少,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增加。

1.2.2自由体位①卧位:即产妇可以自己选择坡度进行躺卧,腿部和足部可以直接蹬放于专业的脚架上,这也是最常见的分娩体位之一。其次,侧卧位,即将分娩床的床头进行调整,使其高度适应产妇的身体坡度,产妇此时要尽量的突出自己的臀部,在保持脊背不弯曲的情况下,尽量的将膝关节弯曲,同样的脚要放置于脚架上进行辅助的固定和支撑,值得注意的是脚架的位置不应超过地面20cm以上,防止下肢的血液循环不畅,给产妇的身体造成负担。②蹲位:即由医院的助产工作人员采用帮助产妇稳定身体的方法蹲坐在产床上,这种方法对于身体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直接蹲坐,也可以通过调整脚架的方式,使产妇的姿态尽量的靠近蹲坐,达到蹲位的体位分娩效果。③坐位:即产妇直立坐于产床之上,一般情况下,要保持产妇的身体保持在产床的中间位置,这样便于姿势的转换,这种体位下,产妇的脚要放置于接生台的其他部位上,这样便于产妇的靠坐。选择好体位后,医院的助产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监测产妇的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随时注意对外阴的消毒,以防止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外阴的感染。另外,要注意根据产妇的需要和生产过程的具体情况决定如何调整脚架和其他的影响产妇体位的设施,帮助产妇灵活转换各种合适的分娩体位,辅助产妇顺利的分娩。

1.2.3舒适度判断判断产妇的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后的舒适感的标准有以下几种[2]:①要注意产妇的腿部和足部是否出现了酸麻和胀痛的感觉;②分娩后产妇在2小时之内是否可以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例如活动四肢;③在分娩后的13个小时后,产妇是否可以独立的下床行走,且全身没有严重的除身体虚弱外的不适症状。基于以上的三种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更好的判断和对比两种分娩体位的分娩后对于产妇的恢复程度的影响,出现其中一种及以上的不适症状就可以判定为产妇在分娩后具有不适感。

2.结果

自由体位产妇比较传统常规体位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顺产率、剖宫产率以及Apgar评分上均优于传统常规体位组。

3.小结

分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产力、产道、胎儿、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异常都会影响产程顺利进行。第二产程是胎儿易发生酸中毒的危险时期。第二产程延长,特别是拨露时间延长,胎头受压时间过久,易引起机械性颅内出血,第二产程>30min胎儿即可发生酸中毒。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也会使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的概率增加。因此,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3]。体位影响在自然分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恰当的体位能极大的促进产程的进展。适当改变产妇分娩时的体位,以达到增强产力和调整胎头与骨盆之间的适应关系,从而达到使产程缩短、纠正胎方位异常、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的目的。

在第二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可避免产妇受到两腿强制弯曲及分开的限制,产妇可以用力屏气,来降低胎儿头部,促进轻松分娩,降低该过程的疼痛感。让产妇在第二产程自由选择体位,可以使产妇情绪稳定,身心得以放松,有一种被尊重感,从而更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分娩。坐位时,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胎先露得以顺利下降;蹲位时,产妇双下肢均有着力点,可以集中有力的使用腹压,使得腹压与宫缩的方向与胎儿重力相一致,加之该体位用力与排便习惯相符,产妇更易掌握技巧,加速产程;侧卧位时,腰骶部胀痛感可以减轻,会阴得以放松,从而撕裂发生率减少。坐位、蹲位、侧卧位以及不同坡度的卧位,都可以减轻腹主动脉受到的来自胎儿的压迫,从而对子宫胎盘血流有所改善,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几率都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依妮,郭洪花.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81-283.

[2]卢春茹.自由体位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31-532.

[3]聂津,解素勇.产程中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