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防范应对金融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小议如何防范应对金融风险

王丛洋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应对

一、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的现状

第一,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但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致使金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撑,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这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有的市场性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变得集中化了。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当这种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现在的国际经济危机对欧美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就是就是有力的证明。

第二,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随着以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以及证券化为特征的全球性金融变革趋势向各个国家的漫延,普遍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应,也使各国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与监管能力在对这种趋势的反应中变得日益突出与重要。但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甚至尚未建立的基础上,就片面地以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来带动经济发展,使高度市场化的金融制度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实体经济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磨擦与冲突,这种体制因素所导致的不协调与不确定性的增大,就使得以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与犯罪风险为主要内容的一类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动荡与金融危机的潜在隐患。

随着金融变革的进展,金融法律经历了一个由开始时强调管制到后来强调监管以及再后来的放松监管的过程,但发达国家的“放松监管”强调的是在利率自由化与金融市场国际化过程中的“有效监管”。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放松监管”变成了消极的“不加监管”,明显的表现是,金融立法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支离破碎,透明度不够,监管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必然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第三,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尽管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影响较大,但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规模的日趋扩张,金融部门的“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会涉及到大量产业企业与家庭的利益损失,因而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金融机构,这种“外部性”的扩展已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准公共部门”,金融产品的经营也就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的营运。如此情况下,就不能不与政府财政有关。事实上,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动荡,没有哪一个不是由政府财政作为最后危机的解决者的,至于解决的效果如何,能否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漫延,则要视各国财政实力而言。事实证明,没有强大坚实的财政基础,就不可能有稳健可靠的金融市场,也就没有切实的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的对策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主体法律机制,逐步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金融法制环境。依法实施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和市场退出管理,并参照国际惯例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金融监管要求和法律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建全对金融机构接管、合并、兼并、收购、破产等法律和法规,规范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同时建立有款保险制度,既保护存款者利益,又不至于使银行滥用存款保险制度而过度冒险经营。避免增加市场混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二,加强银监会的金融监管力量。当前,金融监管当局的任务首要是建立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和监管责任制,能及时准确地判断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及深度,通过对监管对象的劝导和实施强制监管措施防止监管对象的风险扩大和恶化。银监会要和人民银行及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联能结合起来,形成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为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推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留必要的信贷规模控制。强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适当增加高流动性资产,大力发展商业票据业务,通过贴现再贴现等来增强银行资金铁流动性。积极推行贷款的基础上,对各类金融机构的预期和总体风险分折,针对不同程度制定相应方案。坚决抑制不良贷款的上升,彻底清理回收各商行绕规模发放贷款和私设外账造成的不良贷款。增强商业银行自求资金平衡的能力,同时要保持合理的存款利率,保证居民储蓄的稳定增长。在逐步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同时,控制必要的信贷规模,使信贷资金在金融宏观调控下活而有序地运转。

第四,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加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重组力度,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素质。按照商业化、股份制和现代化的要求,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在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的基础上,将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然后将符合条件的公开上市。切实解决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金融机构重复、资源浪费、竞争无序等问题,按照循序渐近的改革思路,第一步按经济区划设置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第二步,根据市场和效益,对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保本点次下的机构网点,下决心予以撤并,从而使机构的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经济资源相吻合,从而夯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

第五,加大股份投资风险的宣传力度与股市监管力度。严密监测股市走向,改善股票二级市场的管理办法,积极防范股市风险,有关部门尤其是证券监管部门要严密监测股市动态,及时引导股市合理走向。对股票发行计划管理建立更严格的监管和制约机制,要研究和制定防止外资进入股市的有效办法。加大对市场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对操纵市场行为、透支行为、内幕交易行为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第六、努力发展创新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向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事实上,银行传统业务的风险往往较大,而中间业务多是一些服务性业务,风险很小甚至没有。商业银行也可根据实际状况,发展网络结算,为企业居民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投资理财服务等,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混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多种经营,多种经营也是分散风险的一种好方法,现代金融企业的混业经营应采取控股公司方式来经营。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以及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日益开放的国民经济中金融资本的集中趋势明显,必然伴有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但从我国能够顶住亚洲金融危机及现在肆虐的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一事实看,我们对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而,我们应对主要的金融风险隐患有明确足够的认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晓兰.化解金融风险与防范财政风险关系探析[J].西南金融,2004,(09).

[2]陈纪瑜,田发.试论我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4).

[3]谢平.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7,(77).

[4]张弘力.化解金融风险的财政政策安排[J].财经问题研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