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结算规则对交易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力市场结算规则对交易结果的影响

汪向阳

(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这也使市场主体范围和电力交易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加快对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进行完善的调整,从而更好的推动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电改的新要求。文章分析了电改对结算业务提出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对新形势下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新要求;发展策略

在当前新一轮电改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电力交易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及多层次的特点,而且电力市场主体越加丰富,交易模式也更具灵活多样性,市场主体之间关系十分复杂,这对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电改的推进,则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确保电力市场的稳定、高效发展。电力市场化是20世纪末开始兴起的全球化的传统电力行业中的一场变革。原来的那种自上而下的严格管制的电力行业垄断模式逐渐被打破,行政命令式的电力运行方式逐渐减弱,代之以不同程度上的竞争来实现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分配,从而达到降低电价、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电力市场的本质特征是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交易。应该说,电力市场的改革应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下,市场成员之间公平交易,鼓励效率高、耗费少的发电方式的一种模式。但是,在不同的市场模式下,同样的市场参与者所获得的上网电量也不相同,也就是资源配置有所不同。对于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以及其它廉价资源,如果没有充分利用,那将是社会效益的损失。非最佳方案可能会增加某个参与者的利润,但将造成购电总成本上升,最终导致用户电价上涨,与电力市场改革的初衷相悖。

1.电改对结算业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增强结算业务和市场进程的协调性,更好的满足市场运行和发展需求在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中,偏差电量、网络处理及结算类型都与电力市场交易标的和交易规则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结算业务不仅要满足市场运行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确保结算的效率和电费资金的安全性,以此来更好的推动电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结算信息发布功能,满足市场主体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的诉求由于结算信息中会涉及到市场主体备类交易的成交电量和成交价格、申报电量和申报价格等诸多信息,而且这类信息多属于私有信息。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对结算信息发布内容进行规范,依法依规及时向主体发布交易双方关注的电量计算方式和电价确定方式,并进一步促进结算相关的信息的披露,规范计量数据管理,更好的满足市场主体对结算信息公开生和透明性的诉求。

(三)增强计量数据管理的规范性,保障结算效率当前交易机构处于相对独立运行的状态下,这也使大部分结算工作量都集中在市场交易部分,结算工作效率直接受计量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影响。交易机构可以在交易平台上来获取到相关的市场交易价格数据。但部分数据还需要与电网企业调度部门进行有效衔接才能取得。在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行后,物理电量结算和财务结算清晰性和一致性得以提升,这也对计量数据的规范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提高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此来保障结算效率。

(四)通过技术手段缓解结算工作量增大的压力当前在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中,由于交易主体、交易标的、省间交易、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交易标的的合同数量和合同种类、偏差电量计算等的增加都造成了当前结算工作量[向大幅度增加多,因此需要加快对结算系统进行完善,并实现对电能计量系统、交易管理系统和EMS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强化对合同监管,并实现电力市场上各种合同、交易和服务的经济结算,为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新形势下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结算

2.1减少各环节的电价波动

激励各环节的电力投资各国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的开展都是以保障电力市场稳定运行为最终目标。电力市场能否稳定运行,是衡量电力交易结业务成败与否关键。电力市场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运行稳定,二是电价稳定。系统运行稳定是整个电力市场运营的物理基础,而电价稳定则是整个电力市场运营的经济基础。为了保证系统与电价稳定,需要在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流程设计中,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减少各个环节电价的波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厘清各结算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各主体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进而为市场成员提供充分的投资信号,激励各个环节的电力投资,不断提高系统备用水平,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2.2以价格机制改革为先导

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是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电力交易结算业务开展的根本保障。国外先进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约基础上,因而在结算过程中才能准确地核定结算费用,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2.3充分发挥交易管理机构在结算过程中的信用管理作用

当前电力市场交易结算多表现为信用结算,这就对交易双方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电力市场交易结算过程中,交易管理机构需要充分的介入到结算过程中来,全面提升交易的信用等级,以此来有效的防范结算风险的发生。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快推动电网企业在结算过程中的信用担保作用,强化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保证电力交易结算的公正性,实现对市场交易主体利益的有效维护。

2.4以统一的结算规则的建立为先导

目前,在我国电力交易结算的实践工作中,各交易主体权责不清,相关利益关系难以界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统一的、完善的结算规则,不同地域、不同环节的结算规则不能较好地兼容。因此,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建立起一套能够涵盖我国各种交易种类和交易环节、统一的结算规则,以规范我国电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结算行为。

2.5引入结算后调整机制

在电力市场交易结算的实际操作中,由多个系统、多个过程导致的数据误差要求建立一套结算后调整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对发现的数据误差进行修正。加拿大阿尔伯特电力市场就是通过建立结算后调整机制,保证电量结算结果的准确可信。为了保证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结算结果的准确可信,我国有必要引入结算后调整机制。

2.6通过结算电子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结算单据

各国负责结算的机构普遍通过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完成结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和汇总,直接生成结算单据,供相关市场主体核对。避免了大量的人工基础工作,提高了结算数据的准确性、缩短了结算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结语

针对于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的实际情况下,需要在当前新一轮电改的新形势下,积极完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业务,有效的兼顾到备方的利益和市场效率,采用更加灵活便捷的交易结算方法,有效的降低结算风险,提高结算效率,为电力市场健康、高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胥威汀,李婷,刘友波,闫晓卿,刘莹,等.考虑电力市场交易影响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7,54(2):100-104.

[2]梁刚,王中荣,马占军,王钰,田圳.基于售电侧放开的电力市场交易研究[J]管理观察,2016(31):32-35.

[3]本刊讯.《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印发[J]电力与能源,2017(1):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