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

殷忠社

殷忠社(陕西省杨凌区姚安小学陕西杨凌7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做法和想法。形势和现状告诉我们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狠抓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开展?我的做法是:首先讲守则,开展“三爱”教育,塑造美好心灵:其次讲守则,以班级管理入手,从小事做起:最后讲,以学生为本,变为学生自觉行为。

在整个教育过程要以“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心态,要从细求实,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只要我们辛勤耕耘,在思想道德的教育园地里,定能绽放出绚丽的奇葩!

【关键词】道德;培养;生活习惯;文明行为

讲守则,开展“三爱”教育文明行为。讲守则,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首先建设迫在眉睫,面对新的形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此,仅谈一下:讲落实两个“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的想法和做法。

1.讲守则,开展“三爱”教育,塑造美好心灵

讲守则,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尊重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河山的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如我在教授我爱家乡一课时组织学生参观了“后稷教家园”“昆虫博物馆”通过参观使学生知道杨凌是我国农耕的发祥地,是后稷教民稼、树艺五谷的故里,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农科城,这里科研人员荟萃,科硕成果累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参观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观赏无土栽培技术,让学生聆听科学家的教诲和期望,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神奇和发展前景,感悟科学家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成功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其次,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爱他人教育,教育学生知足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能力,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中的小主人。如: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就像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我首先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级体。在抓好班级管理的同时,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集体自豪感得以增强,民主化的管理和家庭化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自豪和家庭的温暖,这使我们的班集体拥有了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正气。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活动我们班均取得好成绩。我所任教的班级连年获区“先进班集体”和“十佳中队”称号:我个人也荣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第三、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乐于参与劳动的教育。首先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因为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勤俭的好习惯。第一,要求孩子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孩子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售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第三,要让孩子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水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也不乱削铅笔,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平时假日小队也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最后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不骄傲、珍惜时间、负责任、守信用、自尊自爱、积极进取、提倡讲效率、重质量、勇于创新的优良品格。祖国、集体、是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劳动是孩子们生存的基本手段,只要孩子们有了对祖国、对集体、对他人的爱,才能有一颗容纳百川的美好心灵;才能有一颗朝气蓬勃勇于奋进的心灵;我们才能在这美好心田里播种下理想的种子。

2.讲守则,以班级管理入手,从小事做起

班级是孩子们的社会小舞台,是教育孩子们的主课堂,是道德实践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直接教育者。因此,要讲守则,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出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的优秀孩子,就必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并在这项工作中,班主任要以细求实,以学生为本,从小事做起。

首先,以班主任管理为核心,把班级当作小社会,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班主任要有全新的面貌,在互相工作交流中,学习先进经验,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把班级工作抓好、抓紧、抓实、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实情,有的放矢地、认真负责地抓好班级学生思想工作。促进学生形成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管理。其次,加强文明礼貌教育。根治学生打人、骂人、讲粗话现象,以班级为单位,先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特别是抓好男同学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杜绝粗话、脏话的出现。同时,老师要以身作则,绝对禁止用粗话、脏话、漫骂、训斥学生,时刻注意为人师表。最后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手段。良好的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者要重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传统,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讲守则,以学生为本,变为学生自觉行为

我所接触的孩子是一年级新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必须认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文生加以引导。无们首先从“教会学生做人”入手,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其次,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按照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以学生为本,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性格和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另外班主任要实事求是地按照制度对学生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后,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老师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待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讲守则,落实“规范”培养良好习惯和文明行为,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细致的思想教育过程。我们一定要“春风细雨,润物细声”用我们的爱,去呼唤孩子们的爱,用我们的爱,去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使《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孩子们自觉行为。只要我们辛勤的耕耘,思想道德教育的园地里定会缩放出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