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技术在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标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PDA技术在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标准初探

张隆城

广州市天驰测绘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属于一项系统工作,具有复杂、劳动密集、涉及面广等特点。其中外业数据整理作为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庞大的数据量与复杂的关系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差错[1]。而PDA技术在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的应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根本的改善。本文阐述了管线探测PDA技术这一概念与应用功能,同时利用一应用实例加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PDA技术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应用

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管线点收测、地下管线探测及内业数据处理,其中地下管线探测的外业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工作量。在传统的探测方法中,草图是需要手绘且纸质打印的,同时各类的记录表也是需收手动填写的,只有完成数据的整理与编写才能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环节,进而数据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影响了工作效率[2]。PDA技术的应用,以一体化作业的模式,优化了数据采集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管线测量的质量及效率。

1管线探测PDA技术概述

管线探测PDA技术共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内业数据处理和外业操作系统。

其中内业数据处理系统是于AutoCAD2013上利用C+做二次开发,具有生成数据库、编绘图形、处理数据、设置标准、导入外业终端记录等作用[3]。外业操作系统作为一款专门探测地下管线的应用软件,需要通过软硬件设备来共同完成工作,共包括系统设置、工程管理、底图浏览等功能,对数据、底图进行导入与导出,同时也可以进行外业数据的输入。

2PDA的应用功能

2.1轻便且易于操作

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的外业测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工作强度,且施工地点也相对分散,因此需要易于携带且方便携带的电子设备来辅助完成工作。PDA系统的体积较小,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测量当中,可以将其随身携带。同时,其还可以维护现场,做到设备及管道的实时拍照,将照片传至系统中,便于为后台的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施工、维护难度较大的作业来制定有效的处置方案。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借助PDA系统进行数据的记录,并依照自身需要来查询信息。还有传统的输入方式均是将数据信息以键盘手打的方式来进行录入,而基于PDA系统,则可以使用屏幕触笔,通过辨识手写的字符,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这对计算机基础较差及拼音知识较弱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福音,能够避免这一方面弊端的出现。

2.2数据传输能力强

由于外业工作的特殊性,与现场作业中采集到的数据均需要通过相关的电子设备来向后台传输。而PDA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测量技术,通过PDA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以往手工录入所产生的误差,在保证数据准确传输的同时,还能实现系统数据库的同步更新。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依照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于手持的PDA系统中预先导入施工的维护计划、存在的问题及设施的属性等,以便在户外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查询[4]。另外,若工作人员在实际作业当中发现设备或是官网存在隐患或是突发情况时,还可借助PDA系统将相关信息向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上传与处理,使处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3信息分析与数据存储能力强

PDA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多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其不仅具有电子记事本的功能,还同时具有信息传输、地址、日程及通讯等功能。其内部还包含不同功能的软件,包括多媒体、导航定位及视频传输等。通过应用PDA技术的存储功能,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将地下管线中的技术标准、数据、管材词汇、技术标准及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储存,便于工作人员在户外作业时的实时查询。

2.4统计功能优势明显

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大多是由工作人员进行养护工作单的手工填写,并通过对各张工作单的汇总与梳理,生成统计报表。但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的工作人元对同一项工作会产生不同的描述,进而给后期的统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这时,就要统计人员与作业人员共同交涉来进行养护工作单信息的确认,致使整项工程的低效、耗时与费力。通过利用PDA技术,统计人员只需将相关条件在PDA系统输入,便能迅速、准确的自动生成报表,使工作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

3应用实例

现针对某一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3.1工程介绍

开展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旨在市政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维、施工等阶段,为相关工作提供地下管线的相关资料,达到缩短工期,高精度的要求,但同时其任务也相对较重。传统测量方法由于出错率高、测量效率低等弊端,严重阻碍了施工效率。通过利用PDA技术,省去了众多工作环节,进而使产能大大提高。项目负责人在接到相关任务后,要对各外业作业组进行施工范围的分配,同时对技术进行安全交底,详细讲解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施工时,要对管线的类型进行调查,同时明确项目的分组、地形的底图及测区的范围[5]。此外在管线外业测量项目正式开始前,各项目组还需严格依照标准流程来采集相关的外业数据及制作后期的成果。

3.2工程的新建

当在系统中完成注册工作后,便点击“新建”,输入工程名称并保存,这时再利用Google底图数据生成底图,接着进行TPK文件的制作,向手机导入,之后点击加载底图中的加号按钮,选定TPK文件的目录,返回工程信息界面,点击“保存”。

3.3系统设置

完成工程新建工作后,便打开工程开展相关系统的初始设置,基于管线类型的差异性来配置相应工具,具体内容有组别设置、属性配置和管类配置等。本次研究以综合地下管线的探测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图为管线探测的底图。

3.4数据的采集

在完成系统的初始设计工作后,便需要开展数据的采集工作。具体步骤有:绘制管点—管点编辑—绘制虚拟线—绘制管线段—管线段编辑—测量长度—管线加点—测量收点。

3.5图面的调整

接下来需要进行数据的浏览工作,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作为数据浏览的常用方法,只需调节主界面中的“+”“-”工具按钮,便可增强信息的清晰性与详细性,同时也能够对管线的分类布局及探测的进度进行把握。

3.6数据的备份

针对工程中产生的管线及管点数据,要将其导出到手机的SD卡或内部存储器中,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作业组应尽量配置一些大容量的SD卡。

3.7数据的导入

数据的导入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管点管线的数据向本机导入,另一种是将管点的坐标数据向本机导入,进而进行接边与互检。

3.8成果的处理

将电脑或手机等移动终端所储存的管线、管点数据向电脑终端进行传送,同时将内业的数据处理平台打开,进行数据的导入。接下来用AutoCAD2013图形进行软件的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中应用PDA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了探测工作的效率,同时针对计算机基础较差及拼音知识较弱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福音,有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省,因此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志国.PDA地下管线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研究[J].江西测绘,2018(1):10-12.

[2]林广元,杨玉坤,王勇.基于PDA的地下管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城建档案,2008(12):52-55.

[3]刘天华.PDA技术在市政地下管线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7(14):124-125.

[4]赵志杰.地下管线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271-272.

[5]张强.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数据建库方法探讨[J].市政技术,2019,37(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