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的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宫颈息肉的病理分析

张翠华王浩楠纪怀睿

张翠华王浩楠纪怀睿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对宫颈息肉的病理分型进行分析,为宫颈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方法:对我院近五年的189例患者所做的宫颈息肉摘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分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宫颈息肉炎症型的比例最高,其它型较少,其中3例鳞化伴CIN1-2级,1例鳞化癌变。分析表明:慢性宫颈炎是导致宫颈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宫颈息肉存在癌变的危险性,故必须及时诊断并进行病理分型。其手术标本须常规作病理检查。

【关键词】宫颈息肉;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08-02

慢性子宫颈炎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慢性子宫颈炎时,由于炎症刺激,可引起宫颈上皮及间质增生,突出宫颈表面而形成宫颈息肉。宫颈息肉存在潜在的癌变可能,故临床上应重视宫息肉的摘除并及时送病理,诊断后要定期复查,同时要治疗宫颈炎。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做的189例宫颈息肉摘除的患者。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上患者多以白带增多,有异味,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又出血,或者无症状体检发现,摘除后送病理检查。

1.2方法

组织摘除后送病理科用10%甲醛固定,最大面积取材,组织大的尽可能多个切面取材。脱水,制片,染色后诊断。部分病例连续切片。

2.结果

见表

3.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因此宫颈息肉也常见。肿物大体多为有蒂的舌形肿物,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大多表面光滑,切面颜色淡红或灰白,质地软或韧。镜下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中央为炎细胞浸润伴纤维结缔组织及腺体增生。本资料显示宫颈息肉以炎症型为主,其次为腺性增生型,其它型少见。过去认为宫颈息肉罕见癌变,实际上宫颈息肉发生鳞化,CIN,腺囊性增生也有发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的潜在危险[1]当息肉的腺上皮鳞化并出现上皮内瘤变时,要警惕恶变的可能。宫颈息肉鳞癌大多经过鳞化-上皮内瘤变-癌变这样一个循环过程[2]。本组1例鳞化癌变.此患者为57岁,绝经后。因此临床上应该重视宫颈息肉摘除后的病理诊断,并及时对宫颈炎做出防治。特别是40岁以后的妇女应每年做宫颈涂片或TCT检查,必要时做活检,以利于宫颈息肉的治疗及宫颈癌的早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薛洪燕,杜月光,王瑞权,等.宫颈息肉样病变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