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1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金兰英俞左英张瑛

金兰英俞左英张瑛(上海市荣誉军人疗养院上海200240)

【摘要】报告一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保证截瘫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预防肺部、泌尿系、压疮、肌肉及关节等部位的并发症,训练排尿、排便、肌力功能的情况,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21-02

外伤性截瘫大多由交通事故及建筑事故所致,多为突发事件,大部分为青壮年。瞬间的意外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形态,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极大负担。临床上在综合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对患者的心理及肢体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1]。现结合文献就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阐述,以提高护理水平。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9岁,在部队的一次施工中不慎腰部被来自身后的推车突然猛撞,造成T12骨折合并完全截瘫,左侧L3横突骨折,入院行椎管探查、脊柱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病情稳定,一年后被评为特等残废军人,后经区民政局批准于2010年6月15日来我院进行长期疗养,入院时患者L3以下完全截瘫,出现双下肢感觉丧失、肌肉萎缩,尿失禁,便秘,焦虑,烦躁等症状;即给予卧功能床,留置导尿,下肢进行被动运动,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针灸康复治疗;导尿管于入院后一月拔除,拔除导尿管半月后建立了反射性排尿;半年后下肢部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患者能独立上下床,并于坐轮椅自由活动,能独立自行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自我照顾,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士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护理,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护理

2.1心理护理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因突发的意外事件而导致双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等严重的后遗症,患者需忍受躯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又由于该病程较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是功能锻炼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我们护士首先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去创造护患合作氛围,深入病房,以坦诚的方式与病人交流,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现状及将来的恢复情况,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我们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2.2体位的指导

体位的指导始终贯穿着整个护理过程,床上良好的体位不仅使患者感觉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而且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该患者下肢功能瘫痪,感觉丧失,他大部分的时间在床上渡过,因此保证患者床上良好体位是康复护理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内容。具体做法是[4]:仰卧时患者处于中立位,双肘伸直,腕部伸30~40°,在两腿之间置一软枕,双足底挡足板,防止足下垂。侧卧时患者肩部稍前屈,在胸壁与上肢之间放一软枕,下侧手臂外旋稍伸直,上侧手臂放枕头上,双下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用一软枕将双下肢隔开。

2.3饮食护理

该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因此告知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肠蠕动,以利排便。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腹泻[3]。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4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由于该患者L3以下完全性截瘫,功能丧失,出现尿失禁,因此需留置导尿管。护士每日更换引流袋,每日2次用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留置导尿通畅和密闭,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在留置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至少2000~4000ml,以稀释尿液,防止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发生;不冲洗膀胱,尽早夹管,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该患者导尿管于入院后一月拔除,期间未发生泌尿系统并发症。

2.4.2预防肺部并发症该患者伤后长期卧床,肺及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炎。故护士鼓励患者多咳嗽,以利于排痰。翻身时配合背部叩击法使痰液松动脱落而排出。当患者无力咳嗽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上腹部或下腹部,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协助患者咳嗽咳痰[5]。

2.4.3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该患者L3以下完全截瘫,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护士从患者入院首日即开始为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每天最大限度地活动各个关节,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训练[6],这样有助于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畸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等;同时可预防因肌肉萎缩引起的关节疼痛、异常体位、压疮等并发症。

2.4.4预防压疮该患者长期卧床,且L3以下感觉丧失,功能障碍,因此容易发生压疮。好发部位为骨隆突出处及骶尾部,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7]。护士制定床头翻身记录卡,每2h翻身1次,注意翻身的方法: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避免脊柱扭曲,以免加重脊髓损伤,影响脊髓恢复而加重病情;并且保持关节功能位。每次翻身时均应检查骨隆突出处及骶尾部的皮肤,必要时用50%乙醇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嘱患者加强营养,防止压疮的形成。由于护理得当,该患者未发生压疮。

2.6功能训练

2.6.1排尿功能的训练由于该患者L3以下感觉、功能丧失,排尿困难,因此排尿功能的训练是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指导患者正确排尿。方法:首先对患者说明训练膀胱的重要性,鼓励和指导患者自我练习;伤后2周内留置导尿管,持续开放性引流;2周后改为每2h开放尿管1次,逐渐延长至每3~4小时开放1次,每天做好2次会阴护理;3周~4周后拔除留置导尿管,拔除前指导患者做肛门括约肌收缩动作,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以训练排尿功能[8]。拔除导尿管后可用挤压的方法训练反射性排尿。该患者于拔除导尿管半月后建立了反射性排尿。

2.6.2排便功能的训练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护士指导家属定时以食指和中指给患者扩肛,每日1~2次,以刺激肛门周围,训练功能性排便。也可以进行腹部按摩,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方向,当按摩到左下腹时加强手指的压力,向骶部强压,用力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度,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9]。该患者每2~3天解便1次。

2.6.3肌力增强训练肌力增强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护士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由于该患者上肢功能不受影响,因此,增强上肢肌力的锻炼必不可少,注意逐个关节锻炼,不能过量,循序渐进;下肢先做踝关节旋转,锻炼髋关节时注意不可强行牵拉或外展。锻炼时注意逐渐增大活动量,逐渐延长时间,以不使患者疲劳为度;并不断地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强调康复锻炼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辅助治疗以提高肢体的活动能力。该患者能独立依靠上肢支撑进行上、下床,坐于电动轮椅车自由活动,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中洗漱、进食等自我照顾能力[10]。

3.讨论

外伤性截瘫患者由于脊髓受损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缺损或完全损伤,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患者心理难以承受,因此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是治疗、护理、康复的前提。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压疮;脊髓休克期、感觉运动消失,使患者发生排便、排尿困难,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和便秘;又由于肢体不能自主运动,易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因此,预防并发症和康复训练是康复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1]。

参考文献

[1]何赞良,史月田.心里干预对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天津护理杂志,2010,18(4):229.

[2]康桂芝,高岸英,张桂荣.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393.

[3]叶剑霞.外伤性高位截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4365-4366.

[4]方月琴.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88-1389.

[5]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6-557.

[6]金华蓉,何玲.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387.

[7]王小芳,廖灯彬,左建容,等.外伤性脊柱骨折伴截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指导程序[J].现代护理,2008,14(2):256-257.

[8]焦永倩.自主排尿功能训练与创伤性截瘫的康复管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13-415.

[9]康丽芬.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5,2:16.

[10]王琳,李冬梅.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外伤性截瘫病人生命质量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1077-1079.

[11]葛忠琼.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