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体育课堂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突出体育课堂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常超

常超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要达到新课改的目标,体育课的变革是其重要的一环。但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堂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依据科学的教学原则,着重对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加以论述。

关键词: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高效

新课程改革一开始,人们便越来越关注文化课程的变化,尤其是语、数、外、物理。虽然新课改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变革之初,体育课不免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1.升学率至上的大环境。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应试教育还是在现实中占着主导地位。各个学校都在为如何提高本校的升学率“殚精竭虑”,常见的办法就是增多文化课的数量。这样一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就是体育课。在升学率高低作为考察一个学校优劣重要指标的大环境下,体育课不免受到了很多人的忽视,有些中小学每周每班只安排两节体育课,可在即将期中、期末考试时,这两节体育课也成了泡影。学生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

2.教师自身的态度和管理方式。

由于大环境使然,学校管理层对体育课也是重视不足。在教师选择上,有的学校甚至安排非体育专业的教师来教体育,是体育课的质量雪上加霜。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乐得清闲,上课是采用放羊式的管理,让学生们一上课就自由活动。也不理会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从而成为其他教师“羡慕”的对象。当然,还用很多体育教师对此忧心忡忡,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讲授教学内容,但学生们的不重视,也让课堂质量打了折扣。

3.体育设施的有限和不足。

各个学校在建校之初都配有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在长时间的使用后,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很多学校都以经费有限为由,不再对已损坏的设施进行修复,更不会去购买新的设备,造成活动设施不足,在一些落后地区,学校连篮球这样最基本的体育器材都需要捐助。在一些名牌中学里,设施先进,但由于人满为患,班级太多,体育课甚至被排到深夜,成了画中饼。有塑胶跑道也只让看,不让用。有些学校在学生体育锻炼时受伤产生纠纷后,干脆禁止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因噎废食。

由于长期忽视体育课,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比如: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由于长时间学习而近视;肥胖症增多等等。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提高体育课堂效果,首先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先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后教”之“教”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2.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自己学。体育学科中的技术动作,复杂的可以看视频,简单的看图解,看文字叙述的动作要领,学生都能学会,学生学不会的你再讲,就是“精讲”。第三个“不讲”,理论课与健康教育课中的知识,学生更是自己读书就能明白,因为体育理论与健康教育都是常识性,没有严密的逻辑与深刻的思辨,教师讲解反而要大量扩充才能生动,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归纳总结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往往使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不是非常系统,增加归纳与总结环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要创建高效体育课堂,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准备精细化

课前准备包括备课、课前侯课。在备课时,一定要钻研教材。不要唯书,但也不要不用书。同时备教法、备学生。所谓课前侯课,就是教师要提前检查准备好体育器材和规划好运动场地,不要到上课铃声响了体育教师才急冲冲的走出办公室到达教学场地,等学生排好队才发现运动器材没准备好,场地不适合预定教学要求等等,在一片忙乱中准备好了器材场地一节课已过去了大半,极大的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候课的几分钟内集中精力,理清教学方法步骤。针对教学场地、器材、天气变化、学生状况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可能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练习手段做进适应性调整,使教学思路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以便在上课后尽快进入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秩序安全的练习。

2.课堂上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教学应从学生情趣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即能增加参加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投掷项目比较枯燥,教师可适当选用一些投准、投远项目分组比赛,根据学生所用器械几具体情况,按一定距离划分若干区域,如方格、圆形靶等,并标出每个区域的得分,累计各组的得分,计算胜负。这样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另外,也可以给练习赋予一定的情节,如“攻垒”、“炸碉堡”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课下健身活动。

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后练习,如:腰腹肌差的学生,每天在家坚持做仰卧起坐;速度慢的学生,每天做原地高抬腿;弹跳差的,每天做提踵练习,经常跳台阶;耐力差的,每天坚持跳绳或慢跑。进行家庭比赛,寓学于乐。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羽毛球等项目是发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最好的项目之一,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安排的学时往往不够,这些项目多数家长都会做,且能够指导孩子们练习,可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每天在家里踢毽子、跳皮筋、打羽毛球、跳绳,把自己父母也拉来参与,和父母进行比赛,增强兴趣,提高技能,增加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也紧张,可做椅子操来放松:可见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只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科学文化的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青山湖区基础教育论坛《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探索》,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2.《南昌教育》2004年6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中学体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