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陆园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陆园园

陆园园

陆园园

(丹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镇江212300)

【摘要】目的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治疗时的严重并发症,本文根据对2011年-2012年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病人的护理,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病人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化疗外渗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40-01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不断增多,化疗成为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不仅可以防止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而且对晚期肿瘤有控制和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但目前多使用细胞毒药物,毒副作用大,因此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规范流程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是通过静脉滴注或推注进入体内,如果操作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引起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和溃疡。尤其是多疗程化疗者,静脉损伤严重,穿刺困难,更易发生外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化疗病人中有15例发生药物外渗,其中5-Fu5例,奥沙利铂4例,长春瑞滨2例,阿霉素2例,顺铂2例,胃癌患者4例,乳腺癌患者5例,肺癌患者5例,直肠癌患者1例。患者均经过多次化疗,最严重的为使用长春瑞滨后,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皮温高,水疱,范围3-4cm。

1.2?治疗及护理

当化疗药物引起局部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时,一般采用局部封闭,应用解毒剂、冷敷、湿敷、物理疗法等治疗。

2?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2.1做好化疗药物的宣教(1)化疗前给患者讲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其对化疗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给以心理疏导,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使化疗顺利进行;(2)叮嘱患者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3)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患者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4)护士操作时让患者身着宽松外衣,告诉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2.2正确使用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避免用含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先输入生理盐水回血无渗漏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残余药液全部输入。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先输入低浓度,再输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输液化疗时,护士密切监护,直至药物完全输入体内。

2.3合理选择血管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尤其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输注选用小血管;非化疗药物一般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对于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不选用手足背小血管,注意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输入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前,对使用的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血管位置、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同时将判断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使其确认静脉穿刺是成功的,万一药物渗漏,患者能正确面对,减少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责怪。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

2.4熟练穿刺技术穿刺前热敷血管,使局部静脉扩张,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如穿刺失败,不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以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处外渗。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避免药液沿针眼外渗。

2.5药物输注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先用空注射器抽10~20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确保穿刺成功,局部无渗漏后再应用化疗药物滴注。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稀释,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须用至少20ml生理盐水冲入。化疗结束时。再注入10~20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拔针。拔针时,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用无菌棉球轻按压于穿刺部位,再迅速拔出针头,一般按压时间为4~6min,以防药物带入皮下组织,引起针眼局部淤血。

2.6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严格交接班,每班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

3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及治疗

3.1?一般处理

如果疑有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在静脉给药部位尽量抽吸,以清除残留针头及皮管内的药液,吸取皮下水疱液,以尽可能除去残留液体。在药物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根据不同的外渗化疗药物,局部给药冷敷。冷敷可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皮损程度,一般冷敷时间为24h左右。给予利多卡因及激素进行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利多卡因有麻醉、镇痛、轻微扩血管的作用,利多卡因可能作为重要的稳定剂而起阻断疼痛介导的作用;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和膜稳定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以及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活性的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3.2?局部外敷中药

也可选用喜辽妥软膏、湿润烧伤膏或如意金黄散等中药外敷。

3.3严密的观察

对注射部位应观察若干天并做记录,包括发生的时间、静脉进针部位和针头大小、估算药物外渗量、处理外渗的方法、患者的主诉及局部体征等。

3.4?外科处理

如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考虑局部切除和整形外科治疗。因彻底的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术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4结果

15例患者均给予局部封闭治疗,10例患者未造成伤害,3例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持续3天,给予冷敷及喜辽妥外涂后症状消失,未给患者造成太大损伤。2例出现红肿、疼痛,水疱,给予酒精及甲硝唑交替湿敷后,一周后症状改善。

5小结

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我们了解到做好患者针对性宣教、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业务技能是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一旦发生药物外渗要即时给予科学、正确、有效的处置,这对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和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