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王华

王华(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231)

【摘要】目的研究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健康管理库中糖尿病患者186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月二次电话随访,共6个月,对照组3~6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性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半年后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估。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好,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良好率,治疗依从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从而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电话随访遵医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01-02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700万,糖尿病(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这就要求患者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其治疗效果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患者不规则治疗可导致治疗失败、病情加重。为了使社区DM患者得到正确的医疗干预,达到降糖目标。笔者对华泾社区的DM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监测,给予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和生活指导等。电话随访在提高DM患者的遵医率,稳定血糖,降低并发症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的DM健康管理档案库中随机抽取选取186例DM患者。其中男74例,女112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7.7±9.1岁。平均体重65.1±9.6,平均身高165.2±9.4,平均腰围86.6±8.1,平均臀围98.5±7.7,病程2.5~26年,平均10.2±3.4。排除标准:不愿接受健康教育者,不能定时测量血糖者,神志不清及听力不佳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1.2随访方法将186例患者按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单号分成观察组;双号分成对照组。每组各93名。观察组每月上下旬二次定期电话随访,连续随访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降糖用药提出具体的个体化指导和不良反应处理给予解答;并提供糖尿病非药物治疗保健知识和健康宣教对其饮食行为等生活方式指导,指导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建立DM患者随访表对所有随访内容进行登记填写,每月将随访情况进行汇总。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患者来社区服务站就诊时,监测血糖并记录。由本社区的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和全科护士负责,工作3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责任心强、言语表达能力强,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服务工作。而对照组由患者自行门诊随访,仅登记随访时的血糖。

1.3评价方法6个月后向两组患者发放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6份,观察组回收91份,回收率为97.8%。对照组回收89份,回收率为95.7%。两组共有6例失访,失访原因有搬迁、死亡。

1.3.1对两组进行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检查,饮食疗法、服药遵从性、定期监测血糖、合理运动、并发症发生等几方面的遵医情况,分组进行统计,获得两组患者的遵医率。

1.3.2对两组6个月内的复诊、血糖控制、低血糖症状等进行统计及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都已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观察组有1人因搬迁而失访,有1人因非糖尿病相关疾病而死亡;对照组有2人搬迁而失访,有1人因非糖尿病相关疾病而死亡,有1人因糖尿病相关疾病而死亡;6人未能完成随访,因此,没有统计在内。

表1两组电话随访结果血糖控制、复诊、并发症发生、依从性比较

项目观察组91例对照组89例X2P

性别(男/女)35/5636/530.0740.785

年龄57.4±8.556.4±9.20.830.42

血糖控制正常范围73(80.2%)57(64.1%)6.690.010

定期复诊71(78.0%)53(59.6%)8.650.003

并发症发生6(6.6%)14(15.7%)3.940.045

依从性佳62(68.1%)40(44.9%)9.850.002

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3类。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进行评价,用药依从性判别:你能否按照医生的要求的次数、量和时间服药?你能否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服药从不间断?你能否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从不擅自增加药品品种或减少药品品种?采取赋分制(根本做不到=1分;偶尔做得到=2分;基本做得到=3分;完全做得到=4分)定量测评,总分≥15分判断为依从性佳,否则为依从性不佳。

表26个月后两组FPG2HPGGHb比较

组别nFPG(mmol/L)2HPG(mmol/L)GHb(%)

对照组899.2±2.913.4±3.39.4±2.6

观察组917.8±1.7*10.2±2.6*7.2±1.4*

表2显示观察组DM患者的空腹糖及餐后2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5)

表3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情况

组别n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服药按时监测血糖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8930(33.8%)28(31.4%)48(53.9%)43(48.3%)66(74.2%)

观察组9169(75.8%)*50(54.9%)*71(78.0%)*66(72.5%)*80(87.9%)*

x24.384.056.275.834.61

*(P<0.01)0.0010.00150.000640.000890.0084

从表3两组糖尿病患者遵医率的比较,提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

糖尿病的遵医行为与糖尿病控制率密切相关,服药的依从性影响其治病效果和预后[1]。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有:糖尿病知识缺乏;信息来源受限;年老记不清医嘱,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治疗计划中缺乏患者和家属的参与等。患者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与依从性间有显著的关联,因为不理解治疗的重要性而倾向于不依从是主要原因[2]。

因此,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要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开展社区护理和电话回访服务等,以帮助患者提高遵医率。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了解患者服药规则及身体状况,预约患者到中心复查;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医生和护士就要上门进行家庭访视,并将所有的复查和访视结果及时地记录到患者的专案病历中。通过电话随访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让患者在饮食治疗、科学用药、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和方式、心理调节等方面可进行主动自我调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或延缓并发症。

当今社会通讯非常发达,有线和无线电话,快捷、方便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联络,传达信息。用电话定期随访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电话医患之间传递信息,弥补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信息缺失,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电话随访作为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助于良性的医患关系建立,也是将医疗延伸至院外的重要手段,避免了患者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同时对糖尿病病人服药起到教育、督促、提醒的作用,培养了糖尿病病人坚持终身服药的习惯,提高了服药依从性。通过电话随访也使患者主动关注血糖,增加了定期复诊次数,有助于合理科学调整药物的剂量,保证血糖的稳定与控制。电话随访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杜绝不安全隐患,

指导患者合理把握糖尿病“五关”[3],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血糖能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了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美兰.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49-51.

[2]王朝宁;张晓慧;张妍慧.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09:

[3]吕仲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6,5(12):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