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西式面点师》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西式面点师》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朱献辉徐芹芳(

朱献辉徐芹芳(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0042)

摘要: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课程评价方式改革能积极、科学、有效地进行过程评价,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阐述了新课标下进行的《西式面点师》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西式面点师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一、前言

“行动导向”理念起源于德国,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广为流传。近年来上海加快了职教改革的力度,借鉴了德国“行动导向”的理念精髓,推行了“让教法贴近学生”的教法改革,提出了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中。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在内的职业工作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人多年实践行动导向法教学发现,往往自己和学生都非常重视“教”与“学”,而忽视了“评”在学生发展中的教育意义。其实,三者缺一不可。《西式面点师》是烹饪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本学期我运用行动导向法把每个实训任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尝试评价方式的改革,建立多元智能评价,拓展评价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教学评价优势

1.与传统评价的比较

2.基于行动导向法教学评价功能

(1)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种评价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学生参与、评价方式多样、评价自主锻炼了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促进教师教学不断提高。评价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发展。评价能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正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三、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西式面点师》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应用实例

1.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西式面点师》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但原有的评价方式是基本以实验报告,学生作品质量作为考核成绩,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评价方式片面的评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故必须要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革,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革的重点是调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和互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1)课程定位

《西式面点师》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西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学生学习西式点心制作技能的专业实训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具备调制馅心、调制主坯、成型、成熟、装饰等西点制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西点制作相关的工作技能以及获得相应西点制作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2)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制,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四个班组,每个组设1名班组长,管理班组成员,全班设立1名领班经理,负责实训场所安全意识的管理和监督。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典型西点产品制作工艺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工作情境进行模拟实训,以案例分析讲解知识要点,以影像图片资料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技能,同时在学习技能中体会知识、要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4)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围绕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导入行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根据所在学校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对西点的制作流程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并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真正做到使学生从实践中了解西式面点制作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与指导操作实践。

③注意观察学生对每个教学点的掌握,不把纯知识掌握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成效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完成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从想吃西点到想学西点想做西点乃至想做好西点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冷餐会的贴近生活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考核与评价

①采取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能力、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建设的提升。

各评价分值参照下表进行: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评价:

本评价方式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进行多元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是操作技能的考核,也是学生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过程性评价占80%,期中期末占20%;学生评价占60%,教师评价占40%;理论水平考核占20%,综合能力考核占80%。

(6)典型案例——《色拉面包的质量评价》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多种西点的制作,也熟悉色拉面包的制作,但是对于自己完成色拉面包的质量好坏没有过评价,一般都是由老师完成,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从未对自己所做产品有过真正地认识和思考。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也是进一步学习色拉面包的需要;本次课目标设定依据是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法教学,设置了“对色拉面包进行产品质量评价”的行动任务,达到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

在任务引领下开展教学,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布置任务——信息收集——计划与执行——规划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与评价——布置作业”。

由学生制定的色拉面包质量评价,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制作色拉面包时存在的问题。

值班经理提出了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如:“原料搅拌机速度过快,造成面粉外逸;搅拌机与搅拌头子不匹配;成品出炉不用防护手套;操作不够规范;卫生情况有待提高等等”。

学生在互评时也提出了成品质量和过程操作规范方面的问题:“由于醒发不够,造成内部组织粗糙;成型不够规范;由于发酵过度闻起来内部有酸味等等”。

教师给了他们第二个行动任务:优化色拉面包质量方案。这些评价又启发学生去完善色拉面包质量,通过循序渐进地完成行动任务,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本次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次评价改革对于教师深层次反思自身教学也有着积极意义,我明白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反思教学的不足,对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

本次课对课程建设与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评价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评价也能促进技能,评价应该纳入到课程内容的设置中。

四、结语

虽然在基于行动导向的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等优势。但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在实施考核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如何量化考核是难题。迫使我们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实践中摸索这门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以课题的形式深入讨论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晓慧于润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11。

[2]鞠红霞林翔君张云霞《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第8卷,第3期。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烹饪专业教学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