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医患特点,协同增强急诊工作能力

/ 1

把握医患特点,协同增强急诊工作能力

付书柏1张志文2

付书柏1张志文2

(1.75134部队广西崇左532200;2.75482部队广西凭祥5326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285-01

医生是一个无奈的职业,他们随时随地都面临着失败的风险和社会理解难的压力。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临床医学特点,但在服务模式、诊断的认识规律和治疗处理的原则上有其自身特点,都与医患双方息息相关。医疗行政机构和医患双方协同把握这些特点,能有效理顺医患关系,减少“医闹”发生,能有效提高诊治水平,提高急诊工作效率。笔者就如何开展急诊工作谈些想法。

1.患者及护送者在求医过程中要求时效救治

医生及医生家属、患者及护送者对急诊概念理解的差异。患者及护送者认为,凡是意外出现的病状或损伤都是急病,急病应得到尽可能快的急诊服务。据调查70%-80%的急诊病人认为,一旦决定寻求急诊医疗服务,应在2小时内等到。这种对急诊无限制、随意性需求,导致医疗机构急诊实际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急诊医生依据学到的知识判断病情,按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合理处置;可每一位急诊病人都认为自己也应该得到及时的诊治。医患对急诊急病的理解与认识的差异常常导致急诊时医患冲突。因此,医生及医生家属认为,优秀的急诊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能力、对疾病严重程度的敏锐的判断能力和果断迅速的分类处置能力。

2.急诊医生在诊断处理过程中应建立时效观念

赢得时间和救命是急诊医学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急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建立时效观念。

2.1做好当前处理一是判断和预测病程和伤情进展,如院前时间的争取及其与就诊生命体征的关系、辅助检查长短对病情发展的影响、治疗手段的时效性和给予多种治疗的时间先后等。在救治过程中缺乏按部就班条件,救与治同时进行。不象其它临床科室按病史采集、体检、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顺序进行。二是判断和检查急诊病人是否存在或潜在威胁生命的问题。最坏的结果必须优先考虑和优先处理和预防。在考虑潜在或威胁生命的问题时,必须考虑立即采取某些紧急救治措施,直接干预威胁生命进程或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急诊医生首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急诊医学生主要是主诉所导向,而非疾病所导向的专业,急诊医学强调通过病人的症状搜寻和认识威胁生命的问题,结合产生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和时间对临床表现的影响,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结局,尽早地预防和处理,以避免最坏的结局。不象其它临床科室先明确诊断、找依据、排除其它疾病才考虑怎么治疗。

2.2做好过程处理在稳定病人基础上搜寻更多更好的信息帮助决定进一步处理方向。急诊医生应不断地寻求其它的信息和治疗的反应来深化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如作为基层医生要经常与体系急诊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联系,从他们那里得到处理当前问题的信息和帮助,如采取提供诊断信息的诊断性治疗。这样,可以提高诊断工作效率和搜索新信息能力。

3.医患协同做好急诊后续处理

近年来,各地医患关系激化比例上扬,总的趋势是医生利益受到损害多一些。与医疗行政机构作为弱化、全社会对医生期待要求过高、患者健康常识缺乏相关。为此,必须重视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医疗行政机构、医生及医生家属、患者及患者护送者(家属)在后续处理中有不同内容,要协同做好如下工作。

对医疗行政机构主要是:一是争取政策层面要公正公平关注医患这两个弱势群体。二是对医患关系出现的问题要公正公平处理,尽可能使医患双方可接受。

对医生和医生家属主要是:一是与患者及患者护送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一方能对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给予理解;另一方能合理地解释处理过程。二是医生家属要理解医生,尽最大努力减少家庭干扰,不分散医生处理急诊工作能力。三是医生要善于总结每日急诊工作、个案病例体会经验,吸取教训。四是注意及时更新相关急诊知识,紧跟医学前沿。五是对不治患者要配合患者亲属和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处理。

对患者及患者护送者(家属)主要是:一是理解、配合医生并适时参与开展急诊工作,完整保持好各种就诊资料备查,这是最好的医患沟通方式。二是治疗好转患者要继续争取医生巩固或转院治疗。三是对不治患者要争取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