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比较

杨伟锋

杨伟锋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与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实验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肺部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χ2=4.128,P<0.05);实验组肺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氨茶碱。

【关键词】多索茶碱;氨茶碱;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08-02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多索茶碱与氨茶碱为临床常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平喘药物,两种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多索茶碱与氨茶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排除就诊前2周内合并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排除茶碱类药物禁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5±4.3)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3.8±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预防呼吸道感染、祛痰、糖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治疗,给予氨茶碱25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治疗,给予多索茶碱30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d后观察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量)、PEF(峰值呼气峰流速)、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疗效标准[2]:治疗后,患者哮喘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偶有轻度发作,即为缓解;实验室辅助检查FEV1增加超过35%,或治疗后FEV1达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为临床控制;治疗后,患者哮喘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减轻,FEV1增加量在25%~35%之间,或治疗后FEV1达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FEV1测定值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控制30例,显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控制12例,显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9.8%。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后7d,实验组FEV1(2.88±0.91)L,FVC(5.89±0.42)L,FEV1/FVC(69.48±3.42)%,PEF(6.18±0.32)L/s。对照组FEV1(2.10±0.63)L,FVC(5.00±0.36)L,FEV1/FVC(57.21±2.31)%,PEF(5.40±0.26)L/s。实验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PEF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发生发展中有多种细胞、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参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有呼吸道平滑肌可逆性痉挛、气道炎症反应加重,肺通气功能障碍等表现,治疗不及时可进展成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药物治疗主要目的为: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缺氧状况、消除气道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常用药物包括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氨茶碱为最早应用于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的茶碱类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治疗窗较窄,静脉使用后有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时需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索茶碱为氨茶碱分子的N-7位增加3-二氧戊环结构的产物,为新一代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可通过下述途径发挥解除呼吸道痉挛、降低呼吸道高反应性作用:(1)抑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多索茶碱可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控制呼吸道慢性炎性进展。(2)抑制胞内磷酸二酯酶激活蛋白酶。多索茶碱可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激活蛋白酶A、G,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呼吸道张力。诸多临床研究证实[3],多索茶碱较氨茶碱抗支气管痉挛作用及抗炎效果更为显著,作用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本组研究中比较了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氨茶碱。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78.

[2]ZY/T001.1-94.哮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S].

[3]谷峰.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0):1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