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确使用中药名称术语

/ 1

浅谈正确使用中药名称术语

黄应清刘春民郭俊兰李勇

黄应清刘春民郭俊兰李勇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药械科四川广元62801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47-02

药名书写的规范统一对于治病救人的医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早就刊载清代顾铭照写的一篇题为“书方宜人共识说”的医话。文章说他“尝见一医方开小草,世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熏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桃,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他认为尽管“方书原有古名”,但药名已经成为生僻名时,就不得使用,“若图立异矜奇,致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于是提出“取用宜乎通俗”,要求医生处方所写药名必须使用通用名,这符合术语学里的通俗性原则,很有现实意义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基层医院中药名称可谓是花样别处,百花齐放。常常导致药房调剂人员不知其可。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早有文件规定,在处方中必须使用正名,不得用别名,偏名代替,可在基层工作中时而有之,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边远山区用之较多。我们回顾了近3年来我院的中药房处方和4个镇中心医院中药处方以及10村卫生站的中药处方,其部分药品名称书写及不规范,下面举例说明。常用的甘草处方中写的是国老、粉老、条草;防风开的是蚯蚓头,风眼圈;连翘写的是顺耳风;赤小豆写的是千里眼;大黄写的是将军,川军;浙贝写的是元宝;续断写的是六汗;沉香写的是女儿香;党参写的是狮子盘头;羚羊角写的是通天眼;红花写的是四月;菊花写的是九月;生姜写成老生姜、鲜姜、姜片、老姜;西河柳写的是河柳、山川柳;荆芥写的是北荆芥、假苏;香薷写的是香茹、嫩香薷、陈香薷、西香薷;桂枝开得是嫩桂枝、川桂枝、桂枝段、桂枝尖、桂尖;麻黄开得是净麻黄、西麻黄、去节麻黄;紫苏叶开得是苏叶、干苏叶、嫩苏叶;紫苏梗写的是苏梗、老苏梗、嫩苏梗、家苏梗等等。

中药的名称多样化主要一是源于因产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药名。大黄“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因此产于四川的大黄又名川军;牛膝产于四川的称川牛膝,产于河南的称怀牛膝。二是源于颜色命名此类别名中含有该药材的颜色。如:红丹(铅丹)、黑参(玄参)、蓝矾(胆矾)、山里红(山楂)、黑丑、白丑(牵牛子)等等。三是根据药材形状命名这类别名的产生与药物性状特异有关。大黄因其断面花纹排列整齐,极似缎面的织锦,故称为锦纹;丝连皮是因杜仲折断后有银白色丝状物而得名;古代以贝壳上有九孔的石决明为佳,故别名九孔螺。此外如八角(茴香)、双勾(钩藤)、金铃子(川楝子)等等。四是根据药物功效命名这类别名反映了该药某一突出的功能主治。益智(龙眼肉),本品益智安神效果好,多用于虚劳羸弱、健忘失眠等症;血见愁(茜草根),本品具明显的行血止血之功。再如脱力草(仙鹤草)、接骨(续断)。五是根据药用部位命名此类别名反映了药物来源及入药部位。大腹皮又名槟榔衣,因其来源于槟榔果实的外果皮;蝉衣(蝉蜕)来源于蝉科昆虫墨蚱羽化后的蜕壳;西瓜翠衣(西瓜皮)是西瓜的外果皮。另外,上甲指鳖甲,下甲指龟甲。六是根据炮炙方法命名炮制可直接改变药物的功效主治,此类别名与药材加工炮炙方法有关,间接提示了药物功效。酒芩即黄芩酒炒如此上行清上焦热;酒军即酒制大黄,泻下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炙草即蜜炙甘草;焦楂即炒焦法炮炙的山楂;胆星即胆南星,是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其他如姜夏(姜半夏)、炮甲珠(穿山甲)、枯矾(煅白矾)等

中医中药为世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药名称术语也是中医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要真是客观。所以我们行业内要规范常见中药的名称叫法,在开些处方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用语,克服不用偏名(地方名)、不要简化书写,不要缩减名称,不要替代名称。中药处方必须规范,统一,不得将别名偏名写在处方中,以防误用造成人命事故。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村的中医医生一定要严格执行中药处方当规定,不得将中药别名、偏名写在处方中捉弄人,凡不符合中药处方规定的,调剂人员一律拒绝调配,以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