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和”治胃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浅谈“三和”治胃病

杨加军杨治丹廖庆伟

杨加军杨治丹廖庆伟

(石棉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400)

【摘要】从2011年至今在治疗胃病中认真总结采用“三和”治疗胃病。

【关键词】谈“三和”治胃病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93-01

在多年治疗胃病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善于总结治胃病的经验,并运用在治疗脾胃病,经过三年余的摸索,对“三和”治疗胃病有粗浅认识。

一、什么是“三和”

一是和胃降逆;二是和胃消痞;三是益气和胃。

二、病机

和胃降逆的病机是:寒热互结。

和胃消痞的病机是:水热互结。

益气和胃的病机是:胃气重虚。

三、适应证

和胃降逆的主证;心下痞,干呕,大便稀。苔白腻,脉紧。

和胃消痞的主证: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苔白,脉滑。

益气和胃的主证:心下痞梗满下利濒,完谷不化。苔白腻,脉滑。

四、方药

1.半夏泻心汤;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10克甘草5克人参5克大枣10克。

2.生姜泻心汤;生姜10克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大枣10克。

3.甘草泻心汤;甘草30克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10克人参5克大枣10克。

五、典型病例

1.陈阿支女44岁四川省甘络县玉田镇人2013年3月6日来我院就诊;因饮食不当致胃脘胀不适时痛,心下痞,干呕,口干不饮,饮食差,大便稀。苔白腻,脉紧。(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治疗,症状反复)。辨证:寒热互结。治则:降逆除痞。方药:半夏泻心汤;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10克甘草5克人参5克大枣10克1剂水煎服每次服120毫升每天服3次每剂服两天,共服10剂。忌生冷辛辣酒。服药后以上症状明显好转。

2.蒋XX女55岁石棉人2013年6月胃痛,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苔白,脉滑。辨证:水热互结。治则:清热除水。方药:生姜泻心汤;生姜10克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大枣10克1剂水煎服每次服130毫升每天服3次每剂服两天,共服5剂。忌生冷辛辣酒。服药后以上症状明显好转。

3.阿衣立布女30岁四川省甘络县人于2013年8月9日因反复胃脘胀痛不适来我院就诊;胃脘胀痛不适,心下痞梗满下利濒,完谷不化。苔白腻,脉滑。(也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治疗效果差)。辨证:胃气重虚。治则:益气消痞。甘草泻心汤;甘草30克法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10克人参5克大枣10克1剂水煎服每次服150毫升每天服3次每剂服两天,共服5剂。忌生冷辛辣酒。8月22日再诊服药后以上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上方药物开了5剂,至今胃痛好转。

六、总结

通过临床和总结体会是;一是以上方法有临床疗效,二是怎样准确的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三是如何开展专科专病。

参考文献

[1]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