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付秀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付秀清

付秀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102600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方法:比较分析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后人员医疗用品处理合格率、医院感染率情况。结果:人员在150件医疗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室强化管理后包装合格率99.33%(149/150)高于管理前89.33%(134/150);洗涤合格率,强化管理后98.00%(147/150)高于管理前89.33%(134/150);灭菌合格率,强化管理后98.67%(148/150)高于管理前88.67%(133/150)。对于医院感染率控制,消毒供应室强化管理后,未发生工作人员感染情况,且在医院切口感染率上,强化管理后6%低于管理前13%。结论:消毒供应室管理的强化,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可起到明显效果。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中主要负责无菌物品发放、污染物品处理以及其他敷料等工作,工作内容极大程度与医院感染情况相关联。若消毒供应室在医疗用品洗涤、消毒、灭菌等合格率上难以保证,很容易致使医源性感染问题出现,严重情况下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在消毒供应室管理方面加强,使医院感染问题得到控制。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消毒供应室员工9名,年龄42~54岁,平均(48±1.3)岁,工作年限10~30年,平均(20±1.3)年。9名员工学历为2名本科、7名大专,工作职责上主要包括医疗用品清洗、包装、收发以及消毒等。消毒供应室于2014年6月起进行强化管理,旨在提升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

1.2方法

消毒供应室管理强化中,首先强调进行管理组织的构建。该管理小组主要以监控护士、护士长与总护士长构成,职责表现在日常工作检查、微生物监测以及工作制度的落实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管理组织构建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如消毒灭菌质量标准、具体操作规程等,使消毒管理工作中有具体的参考。

其次,消毒供应室区域划分。如无菌区、清洁区以及污染区等,需对各区域划定相应的界限,且注意在物品发放中,按照污、洁、无菌的路线开展。同时对于各类物品,应采取分开放置方式,避免出现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混淆的情况。

再次,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该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表现为:①包装质量控制。如穿刺包、器械包等,要求检查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才可包装,并将物品名称以及灭菌的相关日期标明;②清洗质量。对于回收的医疗用品,应及时采取去污处理措施,按照具体的清洗步骤完成物品清洗过程,清洗后的物品要求无锈斑、水垢、污渍、血渍以及其他残留杂质;③存放管理。灭菌物品存放中,应设定指定的位置,如存放架或厨柜等,并注意存放管理中采取分类放置方式,防止有灭菌与未灭菌物品被混淆;④环境质量监测。如供应室无菌区中的环境情况,包括物体表面以及空气等,都需利用细菌学监测进行判断,同时注意在灭菌包方面,采取细菌学监测措施。

最后,人员素质强化。由消毒供应室组织开展人员素质强化工作,确保人员对基本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了解。同时,在人员素质强化中,也要求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得到强化。需注意这种感染预防意识除表现在医院感染预防外,也要求其自在自我防护上不断加强,避免在病菌集中的环境下被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消毒供应室强化管理1~3月内,人员对150件医疗器械的包装、清洗与灭菌合格率,并比较2014年3月~5月与2014年6月~8月医院切口感染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人员在150件医疗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室强化管理后包装合格率99.33%(149/150)高于管理前89.33%(134/150);洗涤合格率,强化管理后98.00%(147/150)高于管理前89.33%(134/150);灭菌合格率,强化管理后98.67%(148/150)高于管理前88.67%(133/150)。对于医院感染率控制,消毒供应室强化管理后,未发生工作人员感染情况,且在医院切口感染率上,强化管理后6%低于管理前13%。

3讨论

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使消毒供应室在消毒、灭菌与清洁等方面的难度逐渐增大。若消毒供应室难以保证消毒、灭菌等工作质量,一旦携带病原菌的器械与工作人员或患者接触,便会带来感染风险问题[1]。这就要求消毒供应室实践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管理,使整体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次研究中发现,在消毒供应室管理强化后,医疗用品处理合格率,如包装、洗涤以及灭菌等都得到明显提升,且未发生工作人员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率也明显下降,充分说明强化消毒供应室管所起到的作用较为突出。消毒供应室实际落实其基本工作中,首先应注意在基础设施上不断强化,并保持较高的环境管理水平,尤其的消毒供应室的湿度、温度与空气质量等,实现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常态化[2]。其次,应注意在相关制度上不断完善,如人员工作责任制,引入更多量化指标,且考虑构建监管机制,对消毒供应室的各项操作进行监督管理。最后,岗位培训。为提升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强化极为必要,可通过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人员的综合技能[3]。

消毒供应室的强化管理,是医院感染得以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通过研究发现,在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人员各项操作合格率都得到显著提高,且医院感染率、工作人员感染情况都得以有效控制,所以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应作为当前医院考虑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崔秋华,王芹,马秀梅.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6:4032-4033.

[2]孙振洁,姚美芳,管蓓蕾,徐芬.加强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1:2842-2843+2846.

[3]曹莉,宋林生.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15,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