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诊断中的病理技术HE染色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临床病理诊断中的病理技术HE染色的运用分析

昌艳桃

桃江县精神病医院4134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诊断HE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临床手术标本取材的石蜡病理切片100张,经不同措施的HE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不同HE染色技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相比改进前的HE染色技术,改进后染色的标准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染色对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意义重大,良好的HE染色技术的是切片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

关键词:病理诊断;HE染色;运用分析。

临床上肿瘤疾病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切片诊断,病理结果对于疾病的定性最有说服力,因而病理结果的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1]。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综合治疗水平,因病理诊断导致的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病理切片的制作时影响病理诊断结果的关键一环,制片过程中切片、固定、脱水、染色、使用试剂的浓度等操作将直接影响到最终切片的制片效果。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网络通信使得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进步,病理诊断的风险性也越来越高。既往因病理切片标本的固定欠佳、不规范的组织脱水等原因是现今病理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任何一环节存在差错都会误导病理诊断的结论,改变患者原有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将100例临床手术标本取材的石蜡病理切片,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手术后病理标本取材的石蜡切片100张为探究对象,标本来源包括骨组织、胃肠道组织、子宫组织、前列腺组织、脂肪组织等,所有切片标本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HE染色。本次观察的100例病理标本制片中,骨组织15例,胃组织24例,前列腺组织16例,子宫组织35例,脂肪组织10例。

1.2方法

HE染色本次所有用于取材的组织标本都由我院手术室提供,种类包括肿瘤大手术标本、内窥镜标本、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标本等。准确而快速的取材是保证组织病理切片的质量的关键。不同组织固定、脱水、染色这三个环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越小的标本所需要的固定及脱时间可以越短;新切片刀刀锋锐利,适合制作坚硬的组织标本切片;相反软组织宜选择钝的旧切片刀制作。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尽可能充分地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HE染色操作过程如下:使用二甲苯去蜡一次5-10min,重复3次;先用脱蜡水清洗3min,然后依次使用浓度分别为百分之100、95、80和70的乙醇各清洗1min;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苏木紫染色,一般3-5min左右;水洗采用1%的酸性酒精或相同浓度盐酸进行;流水浸洗15min以上直至细胞核变为蓝色,显微镜下依细胞核分化情况考虑是否需要重染;先使用85%的乙醇清洗20s,随后浓度分别为百分之90、95和100的乙醇持续清洗两次,每次60s;使用二甲苯透明3min,重复3次;最后采用中性树胶进行标本的盖片及封片,相关标签标记。

HE染色改进病理玻片标本制作的过程应该根据标本质地软硬、标本大小等选择相应合适的固定、脱水、染色时间,充分保证苏木精染色下细胞核呈现蓝色,伊红染色下细胞间质呈现粉红色或桃红色等。脂肪组织及骨组织适合采用烤片处

理,随后冷区至室温并染有利于制片过程中减少组织脱落。组织的着色程度因组织种类、组织细胞生活周期、病变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异。例如生长旺盛的细胞胞浆对伊红着色较淡,而退行性变的细胞胞浆对伊红着色较深。多次的冲洗稀释会改变标本染色液的PH,建议将染色架经水沥干后20s再加入苏木精及冰醋酸两滴以保持原有的染色特性。

1.3观察指标观察并分析总结HE染色技术改进前后组织标本制片的标准率,详细记录结果。标准的切片制作满足完整性好,无褶皱、薄厚均匀、核浆染色界限分明、无气泡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录入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改进前的HE染色技术,改进后染色的标准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临床上病理标本制作的质量与组织染色的密切相关,这对于诊断结果影响重大,可进一步决定后续临床方案决策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而组织染色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由物理化学作用机制决定细胞核的染色,主要涉及染料与组织的结核在组织空隙间的扩散和渗透[2]。染液中的阳离子组织细胞中结核酸性物质,而阴离子结合组织细胞中的碱性物质的组织而良好的细胞核染色结果需要完整的取材、恰当的固定时间等为基础,从而保证细胞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组织玻片的固定也是制片过程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固定可以有效保证组织和活体的相似程度,避免组织因机械因素或理化因素自溶影响标本观察。固定结束后快速及时送检可以减少固定时间过长引起的组织变硬的几率,进一步获得更加可靠的切片标本质量。固定最常用的方法为浸泡固定法,临床上需注意保证固定液的体积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并且临床手术标本切下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入预先配置好的固定液中固定24h,随后在70%酒精溶液中保存一段时间,保存时间因温度不同而异。整个制片过程中适当的温度、湿度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切片标本的污染也会影响病理诊断,外部环境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临床上很多时候污染的玻片标本制作之前就已经被污染了,这对于我们临床中标本的采集和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便捷的标本运输途径对于防止标本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各个科室加强重视[3]。本次研究中标本染色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是标本清洗时间过长,而脱蜡的时间较长可以导致染色时组织切片脱落,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都说明了HE染色方法病理诊断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

本研究意在对比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制片、脱水、染色、固定等工序进一步降低病理切片中劣质片的数量,改进HE染色质量,为病理医生工作者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确而完整的病理资料,有利于进一步的临床病理研究发展。HE染色技术中的意义重大,相关病理标本制作的工作人员在每一次临床的临床病理玻片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制作,密切地关注并记录标本的制作情况,进一步保证病理标本制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武巧伶,魏春娥,苗金红.浅谈HE染色方法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47-148.

[2]王娟玲.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价值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7):7273.

[3]董星杏.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