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研究分析

张连军魏春雷裴玉芳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省潍坊市261011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NEC,且均行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两种检查的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统一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比,螺旋CT对NE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效果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NEC诊断的准确性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方面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明显优于X线。因此在临床中如患儿身体状况及经济条件允许,应尽早使用螺旋CT以便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平片;CT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胃肠道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小肠广泛缺血坏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便血等[1-2]。NEC好发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是新生儿和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存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中能否进行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尤为重要,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原本腹部X线平片检查被认为是诊断NEC的首选方法,但是在临床中却发现有些特殊的患儿腹部X线平片并不能确诊为NEC,也不能明确NEC的严重程度。现今螺旋CT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NEC的诊断之中[3-5]。现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30例NEC的腹部X线平片和螺旋CT表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采用修正的分级标准在我院确诊的NEC患儿共30例,且均行腹部X线平片和螺旋CT此两种检查。在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10d,平均5d,且均为早产儿。所有患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

1.2检查方法腹部X平片检查:所有患儿均摄腹部仰卧前后位、腹部立位片及侧卧位水平投照。拍片结束后由本院放射科的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阅片后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其中层厚为5mm,层距为5-10mm,扫描结果由我院经验丰富的2位诊断医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后进行诊断。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结果采用x±s表示,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选的30例NEC患儿中,19例表现为多发肠壁增厚,增厚以小肠为主,小肠壁厚度均>3mm。13例可见肠壁积积气,肠壁粘膜下可见散点状气体回声或颗粒状气体回声,浆膜下可见线状或短条状等回声。11例可见门静脉积气,超声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呈现气泡样或串珠样高回声亮光点。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NEC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5.3%,82.7%,两影像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一种获得性疾病,主要在早产儿中发生,但目前NEC的病因尚不明确。据相关文献报道,产科因素、喂养、前驱疾病、感染、环境菌群等与NEC的发生均有关系。NEC的病变好发生于空肠、回肠和结肠,病变涉及肠黏膜、黏膜下层,甚至全层。可见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便血等。临床中患儿一旦发生NEC,尤其是伴有粘膜全层的出血和坏死,如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严重威胁新生儿儿的存活。据报道称,目前国内NEC的病死率高达10%-50%,而如若对其进行早期的正确诊断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则可显著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因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早期明确NEC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次入组的患儿中,通过对比,螺旋CT对NEC诊断的准确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临床价值较高,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的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情况下腹部X线片所提供的X线征象较少,但当发生病理变化时,相应的组织和器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就可能会出现异常的X线征象。NEC可以累及除十二指肠外的全部消化道,引起肠粘膜缺血、坏死。因此在X线征象中常表现为肠间隙增厚,肠管形态欠规则,少量或局限性肠壁积气。肠管形态不规则、僵直、固定,门静脉积气,气腹或腹腔渗液等。由于腹部平片操作简便并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因此是NEC的首选检查方法[6-7]。但是腹部X线平片也有其不足之处,其没有量的概念,不能反映NEC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甚至在NEC的早期,X线征象并没有异常改变,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耽误患儿的治疗。

C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被测物体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方式。CT图像是以不同灰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在临床中其与X线的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这也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组织器官。在本次入组的患儿中,通过对比发现,CT对NEC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可以在NEC发病早期明确诊断,还可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门静脉积气,对NEC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也较腹部平片更准确[8-9]。但是腹部CT也有其缺点,一是在费用方面更高,另一方面是对患儿的损伤更大。

综上所述,腹部CT对NEC诊断的准确率,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更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故在临床中如患儿考虑NEC,在腹部平片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患儿身体及经济条件允许时,应尽早行腹部CT检查,以便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以免耽误患儿的治疗,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NeuJ.Gastrointestinalmaturationandimplicationsforinfantfeeding.EarlyHumDev,2007,83:767-775.

[2]吴莉,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J].新生儿科杂志,2004,19(2):58-61.

[4]林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0):632-634

[5]刘利炜.新生儿和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10(8):462.

[6]印学蕾,陈豪,姚明珠.7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