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市场转向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新时代市场转向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综述

汪子琛王杰

【关键词】市场转向;战略耦合;产业升级;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家间竞争愈加激烈,有关产业和企业的研究则更加深入并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等相关研究中,产业升级是全球焦点。产业升级一般是指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与利润从而提升其在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中的地位(GereffiG等,2005)。主要包括:程序升级,指企业通过改变生产工序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升级指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样式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功能升级,指企业参与附加值较高的活动,如品牌塑造、研发创新设计、市场营销策略创新和影响作用度扩大等;产业链升级,指企业从一种产业转型参与另一种产业,从而获得更多利润(Humphrey&Schmitz,2002)。Humphrey(2002,2016)等指出企业能否获得产业升级的机会取决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及其与全球领先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嵌入层级式(quasi-hierarchical)的生产网络可促进制造业企业实现程序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制造业企业较难从此类关系中获得功能升级的机会;反之,在市场式(market-basedrelations)价值链或生产网络中,制造业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功能升级机会。但由于缺乏全球领先企业和采购商的管制,制造业企业较难实现程序和产品升级;另外,通过嵌入网络式(networkrelations)价值链或生产网络,制造业企业可获得更多产业升级机会。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企业未能满足全球领先企业的技术要求,其难以获得功能升级的机会。以中国浦江水晶行业(中国水晶玻璃之都)为例,捷克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发达、技术最为先进的水晶玻璃基地,通过前期的调研走访发现在层级式全球生产网络中,浦江的相关代表的65家大型水晶制造业企业中,基本上都较难实现功能升级,且不易实现市场多样化。Humphrey等研究巴西的鞋业发现类似结论。同样以捷克汽车产业为例,Pavlinek等指出全球领先企业控制着核心技术,本地制造业供应商较难获得功能升级的机会(Pavlinek&ZenkaJ,2010)。在此情况下,为了提高竞争力,本土制造业企业倾向于积极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程序升级和产品升级。

综合来看,关于产业升级的文献一方面强调来自西方市场中的领先企业和采购商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企业的影响,然而较少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及本土采购商对制造业企业的带动作用(Kadarusman&Nadvi,2013。ZhouY等,2011)。Kadarusman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者非企业机构可以帮助本土制造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对比北京、深圳—东莞以及上海—苏州等三个区域,ZhouY等指出本土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更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现有文献简化了企业的产业升级路径,且较少关注其他可能存在的升级路径(Coe&Yeung,2015)。研究显示产业升级的路径较复杂,研究产业升级的路径不能单纯地考虑市场转向、产品换代或企业得到的资金支持等。

近年来,学者指出全球生产网络和生产链的重构拓宽了产业升级的研究视角,因此研究产业升级的路径应融入全球转变对产业升级的影响(BlažekJ,2015)。随着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国内需求加大,本土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企业逐步与西方市场“战略去耦合”(strategicdecoupling),进而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进行“战略再耦合”(strategicrecoupling)(HornerR,2014)。以及新时代的“一带一路”等大背景下。以印度制药企业为例,Horner指出再耦合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的功能升级机会。该研究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非企业机构以及新兴市场在升级过程中的作用(HornerR.2014)。基于浦江的水晶产业转型升级等研究,查志强(2018)和单菁菁(2018)等认为嵌入国外新兴市场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加快资金积累,提高创新能力、市场销售和打造品牌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本土制造业企业重新构建生产网络。然而,有研究指出嵌入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特别是一些经济彷徨的经济体国家可能导致发展本国家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功能降级(PonteS&EwertJ2009)。产业降级,指本土生产商为了进入低端市场而降低产品质量或企业功能的策略(PlankL&StaritzC2015)。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与发达国家的市场进行战略去耦合及与低收入国家的市场进行再耦合可能会引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降级(BarrientosS等,2016)。以泰国的木薯产业链为例,Kaplinsky等指出由于中国市场的进入门槛低和收入管理的标准低,因此与欧盟的去耦合及与中国市场的再耦合不利于泰国的木薯生产商实现产业升级(KaplinskyR&FarookiM2011)。综上,在全球市场转变的背景下,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需要考虑市场转变及新进入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等因素。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各个方面的产业转型研究,包括劳动密集制造业的产业空间迁移(梁育填,樊杰等,2013)以及产业升级(ZhuS&HeC等,2016)。贺灿飞(2017)等指出,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以东莞家具产业为例,东莞家具产业集群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方式已由以关系契约为基础的强关系网络转变为以显性契约为基础的模块化网络(秦政强,2010)。但目前中国出口企业仍处在价值链中的低端。学者表示产业升级同时受到地方和全球管制的影响(ZhuS&HeC,2016)。另外,与国外知名品牌合作可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从而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沿线一带一路国家。

(指导老师:马林东)

参考文献:

[1]GereffiG.HumphreyJ.SturgeonT.Thegovernanceofglobalvaluechains.Review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2005.12(1):78-104.

[2]HumphreyJ.SchmitzH.Howdoesinsertioninglobalvaluechainsaffectupgradinginindustrialclusters?RegionalStudies.2002.36(9):1-16.